首页  »  教育  »  校园

中国科大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2024-04-08 08:39:00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他们发现,光学紫外光变曲线峰值之前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显著的“鼓包”特征,并发现X射线呈现出“间歇性”辐射的特征。这些演化新特征,为揭示此类事件的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一颗恒星偶然运动到星系中心大质量黑洞附近时,会被黑洞强大的潮汐力所撕裂并被吸积。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多波段电磁耀发,时间持续几个月到几年。这种现象称作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TDE)。TDE发现后,科研人员需要利用地面与空间望远镜对其及时开展观测,获得测光和光谱演化信息,进而推断发生的主要物理过程及黑洞参数。

以往发现的TDE,其光变曲线都呈现出较为光滑的“快上升,慢下降”的趋势,但AT2023lli却是个“异类”。光学监测结果显示,它在光变上升早期出现了一个很强的“鼓包”。该“鼓包”持续了近一个月,与主峰的时间间隔长达两个月之久——这是截至目前TDE中最为明显且时间间隔最长的“鼓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多波段光变曲线推测,如此奇特的光学“鼓包”很可能由恒星被撕裂后的碎片在广义相对论效应下发生撞击引起。此外,双星系统被黑洞撕裂也是一种可能性,两次撕裂过程分别产生了“鼓包”和主峰。

研究人员在第一种图像下,对X射线延迟于紫外光学辐射并出现“间歇性”辐射的现象给出了解释。研究团队认为,碎片流撞击除了产生“鼓包”之外,还产生了外流抛射物。这些物质遮蔽了吸积盘内区,并吸收了软X射线光子,通过再处理过程转化成紫外光学辐射。由于遮蔽物质分布不均匀,使得X射线“泄漏”出来,同时,又因为物质围绕黑洞运动,导致了“间歇性”特征。(记者吴长锋)

  • 相关阅读
  • 《诗经》研究的当下责任

    原标题:《诗经》研究的当下责任古之学者,多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任,于今之学者而言,承前启后的学术使命,亦是应有之义。《诗经》传统的悠久沉重,自不待言,当下研究的历史责任中,既...

    时间:04-08
  • 我科研人员在番茄中发现作物高产“开关”

    原标题:我科研人员在番茄中发现作物高产“开关” 不需要昆虫或者人工授粉,栽培的番茄就能实现闭花授粉,且结实率比野生番茄显著提高,奥秘何在?记者7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吴双教授团队在全球范...

    时间:04-08
  • 去生产一线“读研”

    原标题:去生产一线“读研”清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胜利煤矿的员工宿舍,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李鑫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做准备,赶在8点前下煤井安装监测仪器。四个半月前,...

    时间:04-08
  • 清华大学举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成立15周年大会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成立15周年大会举办。人民网记者 李依环 摄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 (记者李依环)2024数学与物理发展前沿国际会议暨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成立15周年大会开幕式日前举行,2...

    时间:04-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