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城市与高校如何更好“双向奔赴”?专家:协同发展、共生共荣

2024-04-17 01:30: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福州4月17日电 (记者孙竞、李依环)如何理解一所大学与所在城市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界广泛讨论的话题。作为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五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学术活动日前在福建福州举办,多位专家、学者聚焦城市与高校协同互动等话题进行分享。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高校与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两大重要载体,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生态关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郭新立表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表示,一流大学是城市的名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关注大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学科建设赋能城校融合发展,构建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格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指出,城市与高校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二者协同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更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认为,审视大学与城市关系时,不仅要注重二者当下互利共赢的即时性,更要充分认识他们互利共赢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实现校城双向互动、同频共振。

城市与大学如何更好实现“双向奔赴”?

“城市与高校是‘命运共同体’。”武世兴表示,应推动二者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最大限度把高校的人才、科技等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为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张宗益认为,要增强学科结构布局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增强学科人才队伍与城市智力资源的耦合度,增强学科平台建设与城市科技创新的关联度,学科育人成效与城市产业需求的精准度。

对于校城如何互动发展,郭新立表示,一是要发挥前沿引领作用,激发校城可持续发展新活力;二是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校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三是要激发共生共荣动能,谱写校城互动发展新篇章。

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建设与城市融合发展,严纯华认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社会需求侧的适配度;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相关阅读
  •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即将开赛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郝孟佳)记者从教育部获悉,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将于4月—5月在上海市开幕。大赛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 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

    时间:04-19
  • 黑龙江鸡西形成招才引智“强磁场”

    原标题:黑龙江鸡西形成招才引智“强磁场” 图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王贵领教授正在用提纯的球形石墨组装锂离子电池。受访者供图 4月15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石墨新材料实验室时,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时间:04-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