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让工程硕博士培养对接产业需求

2024-10-17 08:41: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让工程硕博士培养对接产业需求

图为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2级工程硕士研究生邹璇,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科研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关键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标准汇编(第二卷)》等在会上发布,旨在加强工程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随着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科技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2022年,中组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培养卓越工程师。明年夏天,改革后的第一届工程硕士毕业生,将在各方的关注和期待下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工程硕博士培养情况如何?高校与企业如何携手培养工程类高层次人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深化校企协同 加强实践教学

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的学位类别设立已久。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张海君告诉记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博士大致相同,并未充分突出校企联合培养的专业特色。

近年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带来了良好契机。因此,现阶段的工程硕博士培养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实践层面融合较为紧密。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介绍,与本科阶段的工程教育相比,工程硕博士培养有几个突出特点。比如在科研实践方面,工程硕博士主要围绕企业工程技术项目,深入企业开展研究工作;在导师配置方面,实施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协同指导模式;在毕业要求方面,工程硕士的研究成果可以是专项研究论文、案例分析报告或者方案设计等,工程博士既可以提交学位论文,也可以提交实践成果。

如今,校企双方正积极探索工程硕博士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高校方面,北京科技大学构建“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双师结合,引导学生“研究做在工程中、论文写在产品上、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北京理工大学引导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和研究生低年级课程学习期间进入导师实验室、工程师技术中心开展实践,进入企业后全流程参与工程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这种校企协同、本研一体的递阶式科研实践培养模式,不仅发挥了校企协同优势,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还有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企业方面,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建设企业特色课程库,参与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提升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工程性、交叉性,提高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矿冶集团搭建校企交流互动桥梁,优先选择校企合作项目、在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作为工程硕博士培养项目,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克服多重阻力 解决关键问题

目前,改革后的第一届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已进入企业实践1年多,后续几届工程硕博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然而,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王军政认为,由于改革后培养的第一届工程硕博士目前尚未毕业,这可能使学生和家长对新的培养模式缺乏信心。同时,部分本科生对校企联合培养的认可度不高,不愿长时间离开校园进入企业实践。此外,校企双方对于工程硕博士培养各有侧重:高校希望学生更多参与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而企业更关注学生能否取得实际的科研创新成果并产生收益,以及学生毕业后是否能留企工作。

“校企导师联合培养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王军政介绍,企业导师通常由科技专家、型号总师或项目负责人担任。他们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等诸多因素,在指导学生方面投入精力有限。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与科研实践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且部分校企导师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导致校企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同指导效果不足等问题。

张海君认为,工程硕博士培养关键要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招生(入口)、毕业与就业(出口)以及中间的培养过程。在招生方面,工程硕博士大部分以推免为主,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关,保障生源质量。在毕业与就业方面,学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工程硕博士的毕业标准,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也需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在中间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可进一步探索项目制等培养模式,确保导师有经费支持,学生有具体目标,企业能解决需求,通过加强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和创新平台。

聚焦能力提升 完善培养体系

教育部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为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2022年起已专门支持30所高校增设41个工程硕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承担任务的59所高校,共有680个工程硕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全面铺开。

在王军政看来,工程硕博士培养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未来成长为优秀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工程硕博士毕业后,要将他们输送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以发挥学生在工程技术和实践方面的优势。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企业、高校和导师都满意,更重要的是,要让培养出来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满足国家的需求。”张海君说,工程硕博士培养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当前,工程硕博士培养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深入探讨和优化,需要继续加强校企协同和产教融合,建立更加完善的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

王军政建议,企业也应建立长效机制,对参与工程硕博士指导的企业导师给予认可,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从更具体的层面,企业还应提供良好的研究课题和生活保障,确保企业导师能投入更多精力培养学生,使学生在企期间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企业可在工程师职称晋升、工资薪酬待遇、企业工龄计算等方面,给予留企工作的工程硕博士特殊支持,吸引更多优秀生源进入企业进行创新研究,营造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王军政说。

(记者 沈 唯)

  • 相关阅读
  • 北京化工大学百余名研究生共绘一幅画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搭起画板、铺开画纸、打开调色盘……近日,在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举办的“挺膺担当,为国添彩”活动中,该校百余名研究生一起拿起画笔共绘一幅画卷,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之情。北...

    时间:10-17
  • 2025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启动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郝孟佳)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增进校企沟通交流,助力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16日举办2025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启动仪式。北京市...

    时间:10-17
  • 15所中外高校代表齐聚重庆 共话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15所中外高校代表重庆共话可持续发展10月8日,“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来自共建“一带一路...

    时间:10-17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举行

    本报上海10月16日电(记者姜泓冰)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及同期活动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自...

    时间:10-17
  • 东北林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

    原标题:东北林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记者10月13日获悉,东北林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日前揭牌。这是国内第一所林业类未来技术学院。学院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培养服务国家“双碳”...

    时间:10-17
  • 奥斯马·朱尼尔:欢迎更多中国青年学子来巴西交流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巴西人民和中国人民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两国之间物理距离遥远,但是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在不断靠近。”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期间,巴西社会发展和援助、家庭和抗争饥饿...

    时间:10-17
  • 卡洛斯·奥古斯丁:希望与中国高校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合作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巴西是农牧业生产、出口大国,中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期间,巴西农业、畜牧业和粮食供应部副...

    时间:10-17
  • 严纯华:深化科教融汇 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日前,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严纯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持...

    时间:10-16
  • 中国农业大学将举行一百二十周年校庆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今天,中国农业大学发布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公告表示,2025年10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公告原文如下——农为邦本,学达至善,巍巍上...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