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忆上学:多看书多与同学对话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忆上学:多看书多与同学对话

2011-04-11 14:51:23

来源:

  中新网福州4月7日电(记者詹托荣)“第一是读了很多书,第二是与许多同学有许多的对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7日在福州回忆起上大学时称,上述两件事是他上学时做得最多的。

  福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是菲尔普斯另一个身份,当天下午他到福州与该学院师生对话。菲尔普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200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菲尔普斯与师生分享了他的大学时光。他说:“十八九岁的时候,我还在寻找自己的方向,也不确定未来我能从事什么样的事业。”1951年进入美国安默斯特学院读大学,菲尔普斯显得有些迷茫,但他坚持了两件事情:多看书、多与同学对话。

  陶醉于书海,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与许多同学对话,而他同学有的是作曲家,有的是剧作家,有的是学习古希腊历史的。“正是与他们的对话,我们之间才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启发。”

  菲尔普斯回忆说,他上大学想学的是哲学,但他父亲让他至少学一门经济学课,开始他还是非常的排斥,但出于礼貌,最终选学了一门经济学课程。

  “在上了两到三周之后,就发现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个课题,因为我发现一方面在学经济学课程的能力很好,另一方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反映很好。”菲尔普斯同时发现经济学课题是他不太懂的知识,他认为,正是这些相对困难的东西,促使他有进一步想去学习、去研究的动力。

  在大学期间,菲尔普斯参加很多课外活动。其中,有一年暑假到纽约一家大型公司实习,他发现公司的办公室非常巨大,当时在这个办公室有500多个员工,有的很年轻,有的六七十岁,他们都是从事技术性、精算类的工作。“在暑假实习期间,到大型公司实习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个经历是非常有很意义的。”

  菲尔普斯表示,今后他将重点关注未来商业、未来企业对人才有什么样的要求。

  
  为孩子好,也得他们愿意

  作者:明迎春来源:新闻晚报

  每天下班坐公交车,总能看到一些中小学生背着重重的书包。如今,这种现象蔓延到了幼儿身上。不过,给小孩子加压太多,效果怎么样,还真得另说。最近就有媒体报道说,幼教小学化,让一些小孩未上学已厌学,拒绝参加任何辅导班,甚至连小学都不想上。

  又是过度教育适得其反的话题,笔者倒无意于重复诸如“应试教育体制犹存”以及“社会竞争激烈”这样的陈词,而是想分享一下个人的经验。上小学之前,准确地说大概是七岁之前,我还真没读过什么书,英文字母一个不认识。那时候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玩,一路玩到小学才开始读书。上了学之后,除了课堂上的那些课之外,从来没上过什么辅导班——当时也没有“辅导班”这种机构。之所以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不是因为父母花钱请这个老师或那个老师给自己开小灶,而是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学习不好,将来你估计连个工作都找不着,只有种田的份。

  那个时候农夫种田是个什么状况?估计很多人没什么概念。现在有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让人看看农夫怎么种田,其实这都些花花架子,做样子给游客看的。二十年多前在农村种田,那可是苦得很,收入也少。为了有个不种田的工作,我的学习就有了动力。但是到了现在,生活普遍好转,作为家长,如果一定要让自己的小孩多读点书,跟他说读好书之后会如何如何,作用不大。现如今描述美好的未来不仅刺激度不够,也没什么说服力。因为要等到书读好、见成果,拖的时间肯定会很长,能坚持的人不多。而且现在书读得不少而混得不怎么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别以为孩子都不知道。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