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专家学者这样说

2018-11-29 18:28: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北京冬奥遗产论坛现场图

人民网北京11月29日电 近日,北京冬奥遗产论坛暨“2022年北京冬奥会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课题开题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联合主办,是“北京周期冰雪之约——2018北京冬奥冰雪运动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作了题为“北京冬残奥会对残疾人事业总体影响研究”的报告,他认为,残疾人运动在整个体育运动里面,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应从残疾人观念、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残疾人冬季冰雪运动等四个方面构建冬残奥会对残疾人总体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内外展现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不仅使世人感受到个体的尊严、人生的价值、奋进的力量,而且还能唤起民众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北京市人文北京研究基地主任冯惠玲教授指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冬奥遗产,遗产是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当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继承保护和利用好冬奥遗产,不仅可以为祖国提供更多宝贵、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也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独特的贡献。因此,对奥运遗产的研究和管理需要有开阔的视角、周全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措施,不仅需要兼顾当下和未来、兼顾中国和世界,还需要兼顾保护和利用。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研究基地工作处处长刘军认为,人文北京研究基地成立14年以来,聚焦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播和建设,立足人文北京和人文奥运这个主题,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决策等方面产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北京按照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正在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人文北京研究基地应该是大有可为。

“期待与大家在北京建设典范“双奥城市”、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北京奥运会城市发展促进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井宏说。中国人民大科研处副处长关晓斌表示,相信在强大的研究团队、技术手段等各方支持下,遗产保护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上一定能够进展顺利。(陈英栋)

  • 相关阅读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原标题: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为适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11月25日上午...

    时间:11-30
  • “零门槛、高标准”遴选拔尖创新学生

    近日,南开大学2018年拔尖创新学生遴选结束。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介绍,2018级本科生中,有3000余人报名参加本年拔尖创新学生遴选,入选人数为报名总数的19.3%。 本次遴选中,最火爆...

    时间:11-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