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让大学生成为守护生命的生力军

2019-03-24 12:24: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让大学生成为守护生命的生力军

新华社发

当前,心搏骤停及突发事故灾害等造成的伤亡,已成为危害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青年人猝死的报道屡见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搏骤停而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远超过死于自杀、交通事故及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死亡人数。

事实上,第一时间对灾害事故、突发疾病等造成的伤病人员实施有效应急救护,能够挽救生命、减少损害、提高医院急救成功率和康复效果。例如对刚发生心搏骤停者在4分钟内实施有效心肺复苏,可极大地挽救其生命,但这就需要现场群众在医疗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对其采取应急救护措施。遗憾的是,我国应急救护普及率较低,目前仅为2%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以上,有的高达60%。

调查还发现,新入学的大学生中,掌握急救知识的比例比较低,具备动手施救技能的比例则更低。其实,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向其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对于保护大学生及其周围人群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一人有难,众人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让他们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并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勇于施救、有效施救,将对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据了解,大学生普及应急救护先行先试效果显著。近年来,河北、吉林等省份积极推动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其中,河北省在部分试点高校开展大学新生应急救护普及性培训和在校生的救护员培训,5年来覆盖高校由最初的12所扩展到38所,累计培训大学新生近30万名,不仅培养了一支守护大学生自身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生力军,还强化了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受到了高校师生、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笔者建议,把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将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纳入高校新生军训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纳入国防教育等课程中,并安排必要的课时。修完课程的学生,经过理论测试及实践操作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救护员”证书,使其真正成为全社会保护和挽救生命的主力军。

此外,建议充分发挥高校校医的作用,从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中组织招募救护志愿者,组建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平时开展人道理念的传播与健康安全知识的普及,在学校重大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时,可提供辅助性安全保障服务。

(作者:王海京,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 相关阅读
  • 求夸求怼求安慰 高校微信群花样百出

    原标题:求夸求怼求安慰 高校微信群花样百出   “谁有夸夸群,求拉(入群)!”最近,“夸夸”“怼怼”“哈哈”等一系列的微信群风潮席卷了大学生群体,该系列群以其欢乐新奇的特点,在各大高校...

    时间:03-25
  • 追求经济独立的大学生群体正在扩大

    原标题:追求经济独立的大学生群体正在扩大 “经济独立是长大的表现。”上了军校后,朱明(化名)不仅身上的肌肉越来越结实,心理上也迫切地想从男孩变成男人,在他看来,经济独立是通往成熟的必...

    时间:03-25
  • 河北大学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促进中巴媒体教育文化交流 

    白贵教授(中)一行访巴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近日,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贵教授,以媒体教育科研交流和文明对话为主题,对巴基斯坦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进行交流访问。...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