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冬天,出生在波兰的犹太姑娘加西亚·瓦尔迪跟家人一起躲避纳粹追捕逃进森林。追上他们的纳粹士兵命令所有逃亡的人在一个坑边坐下,然后向他们射击。瓦尔迪奇迹般逃出死人坑,历尽艰辛最终来到以色列,成为一个著名基布兹(希伯来语“集体农庄”之意)的创始人之一。
18日晚,在耶路撒冷的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瓦尔迪和其他5名大屠杀幸存者在孙辈的陪同下,点燃6支火炬,代表着在大屠杀中遇害的600万犹太人,标志着以色列今年大屠杀纪念日悼念活动的开始。
以色列大屠杀纪念日根据犹太历法确定,按照公元纪年每年时间不同。今年的纪念日自4月18日日落开始,至19日日落结束。在此期间,各地娱乐场所关门停业,电视娱乐节目停止播出。今年大屠杀纪念日的主题是:“我兄弟的守护者——大屠杀时期犹太人的团结”。
87岁高龄的巴特舍娃·达甘女士是当晚第一个点燃火炬的大屠杀幸存者。她出生于波兰的罗兹。二战期间,她加入过抵抗组织,并假扮成雅利安人,在一个纳粹家庭做女佣,最终被人告发。她先后被关进6个监狱,历经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死亡行军。她活了下来。现在,她是一名作家和儿童心理学家。
“我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呆了差不多20个月,每天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达甘再次回忆起那段经历。她说,纳粹强迫当时年龄尚小的她进行很多繁重不堪的劳动。她搬运过尸体,被派去甄别一些犹太人是死是活,“那些摸起来身体尚温的还活着,冰冷的就已经死了”。
尽管失去了几乎所有亲人,达甘说自己对未来一直乐观。二战后,她四处求学,获得多个学位。她撰写书籍,记录自己在大屠杀时的经历,向年青一代犹太人讲述历史。“我感到能把我的经历告诉其他人,既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荣幸,因为我是幸存者。”
在赫茨尔山顶的寒风中,飘扬在大屠杀纪念馆的以色列国旗徐徐降下半旗,忧伤的音乐在山谷中回荡,纪念馆主席伊斯拉埃尔·梅厄·劳点燃一支长长的纪念火炬,出席悼念仪式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和总理内塔尼亚胡分别发表讲话。
佩雷斯在讲话中回忆了自己的故乡,和未能逃走的故乡犹太人。他们被纳粹赶进一所木结构的犹太会堂,然后全部被烧死,这其中包括他的祖父。佩雷斯说:“我们必须从大屠杀中吸取教训,更加坚强地面对生存威胁。”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说:“我们的敌人想埋葬犹太民族的未来,但我们的未来在我们祖先的土地上获得了新生。”
二战结束后,包括大屠杀幸存者在内的大量犹太人返回他们的祖先曾居住的中东地区。联合国1947年通过的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多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大片巴勒斯坦领土。旷日持久的巴以争端至今未能解决。
19日,以色列全国各地还将举行大屠杀纪念日活动。当天10时,防空警报将响彻以色列各地,司机下车,行人止步,为大屠杀遇难者默哀两分钟。佩雷斯和内塔尼亚胡将在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敬献花圈,并前往议会,与政府官员、议员和大屠杀幸存者一起参加名为“每人都有一个名字”的纪念活动。参加活动者大声读出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以铭记历史、告慰亡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