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制定作战计划,沙龙还亲自到运河边进行了侦察。之后,沙龙认为可以组织突击队从埃军第2、第3军团接合部的空隙进行穿插突击,首先渡河袭击埃军的防空导弹阵地,随后在空中力量的掩护下,突击埃军大后方。这个行动计划非常冒险,以军南方军区司令戈南表示反对,但是总部特种部队首脑巴拉克表示支持,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批准了这一计划。
15日,沙龙集中起以前缴获的数十辆埃军苏制坦克和装甲车,全部重新喷上埃军标记,并挑选了几百名会讲阿拉伯语的官兵,换上埃军军服,配备苏制武器,由巴拉克派来的特战队员带领,组成战役特遣突击队。负责此次行动的指挥官是乔纳森·内塔尼亚胡。
突袭敌营
骗过守桥的埃军部队后,以军突击队顺利通过浮桥踏上了运河西岸的土地,并按作战计划兵分三路,迅速杀向埃军的导弹和高炮阵地。
此时设在伊索姆附近的埃军导弹阵地上,雷达天线不停转动,一个个发射架上,细长的萨姆-6型地空导弹直指战区天空。这种射程达30公里的防空利器是埃军对付以色列空军的撒手锏。正当导弹阵地上的埃军忙于警戒天空中的威胁之时,一队坦克和装甲战车从远处急速驶来,看见来的是己方装备的苏制坦克和装甲车辆,阵地上的警戒部队不由放松了下来,仅仅派出几个埃军士兵上前拦截,阻止车队继续向阵地靠近,毕竟这里离前线还有一定距离,又有前方守卫运河的部队在一线警戒,这里应该相当安全。
领命走向车队的埃军士兵挥手示意车队绕道前进,却不料几十个身穿埃军服装的以军突击队员突然从坦克和装甲车上跳下,用手中的AK-47冲锋枪密集扫射,将迎面而来的埃军士兵打倒在地,随后大量手榴弹雨点般落入埃军阵地。坦克和装甲车上的火炮机枪也对着埃军导弹阵地一阵猛打,整个阵地立刻笼罩在剧烈的爆炸声中。雷达车、电源车、导弹发射架等装备纷纷被击毁,正在操作的埃军士兵也被炸得粉身碎骨。直到整个导弹阵地大部分化为废墟时,埃军指挥官才弄明白是遭到了以军地面突击队的袭击,急忙组织残余兵力进行反击,但为时已晚,剩下的少量人员根本不是凶悍的以军突击队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得尸横遍地,所有导弹设施和高射炮都被完全摧毁。
扭转战局
几乎在同一时间,埃军后方和运河西岸的其他几处导弹和高炮阵地也都被另两路以军突击队夷为平地。仅仅一天,埃及花费巨资购进的新型防空导弹和高炮在袭击下荡然无存。以军突击队此后又继续驾驶苏制战车沿埃军重要的后方补给线突击数十公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沿途的埃军两座军营和大量炮兵阵地、观察哨所、雷达站、输变电站和大批军用车辆,打死打伤大批埃军,其中还包括1名将军。随后,以军三支突击队于次日天黑前在运河西岸南面的德维斯瓦村附近集中,建立了对埃军的防御正面,以掩护以军主力迅速渡过运河,向埃军后方纵深发展。
由于严重威胁以军飞机的埃军防空导弹基地被摧毁,使以军战机得以迅速打通苏伊士运河地区的空中走廊,连续发动两个波次的空中打击,猛烈打击了埃军从阿斯旺到西奈的11个机场和16个战役后方机场,摧毁304架飞机和8个雷达站。紧接着,以军战机便开始大肆突击埃军后方的重兵集结地域,许多埃军部队还未开到前线就被以军战机炸得溃不成军。
19日至21日,以军又有两个装甲师渡过运河向西转南快速突击。22日,以军空降部队重新夺回战略要地海尔蒙山。23日,以军地面部队在空军的掩护支援下全线反攻,沿运河西岸南端横扫至北端,并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军第3军团形成合围态势。24日,埃及被迫在不利的战争态势下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宣布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