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民众哀悼枪击案亡者
当人们对造成近百人死亡的挪威“独狼”布雷维克仍心有余悸时,美国“独狼”在一年之后又再次将新的梦魇带给普通民众。7月20日,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一家影院发生的枪击案震惊全球。犯罪嫌疑人霍姆斯以蝙蝠侠电影中反派角色“小丑”自居,持枪扫射观众,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近年来,在反恐方面防守甚为严密的美国本土虽然没有再次受到类似“9·11”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但个人恐怖的威胁警报却频频拉响。胡德堡枪击案、纽约时代广场汽车炸弹未遂案等系列案件,都表明美国本土正面临着一种新的恐怖威胁变种——“独狼”式恐怖袭击。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言:“今后美国最有可能面临的恐怖威胁将不再是类似‘9·11’那种大规模、高度协调的袭击,而是‘独狼行动’,即某个人拿着可以实施大规模杀伤式武器行凶。”
相比一定规模的恐怖袭击,“独狼”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更难被侦测发现
尽管本·拉登已被击毙,但是恐怖袭击与反恐的斗法却仍在延续。去年,美国政府发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把反恐重点转移至针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挪威爆炸和枪击案发生后,奥巴马就曾表示,类似这种单一恐怖分子“独狼”式的袭击事件,今后对美国更具威胁。
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所谓的“独狼”,即受到激进教育、在网上受训或自制装置并密谋在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的人。
当前,由于受到全球反恐形势的重压,“基地”组织越来越重视“独狼”战术,其行动模式正在通过布置恐怖“单兵”向“个体圣战者”转型。加之西方情报机构应对“独狼”的战术仍有不少缺陷,致使“独狼”更易于隐蔽,更难被发现。
让人担忧的是,“9·11”恐怖袭击发生后,随着“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加紧渗透,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成为潜在“独狼”。最近两年,曾有疑犯企图在纽约市中心制造汽车炸弹袭击事件,也有人密谋对华盛顿地铁发动连环爆炸袭击。一个人因狂热思想或仇恨心理实施的“独狼行动”,危害性更大,而且更难以追踪。
据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透露,2011年,警方逮捕了至少20名本土恐怖分子,其中多数都是“独狼”。当前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中,单独行动的“独狼”式袭击威胁要远远高于精密协调组织的大规模袭击。这种“独狼”式袭击成为当前美国安全部门花费最多精力防范的袭击类型。
在恐怖袭击的选择上,“独狼”随机性更高,欺骗性更大,构成持续和不可预知的威胁
之所以单一恐怖分子的“独狼”式袭击对美国更具威胁,主要是其随机性更高、袭击目标不确定的原因。标志性建筑物、重大活动场合、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各种交通工具等,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基地”组织尽管已经无力发动规模类似“9·11”事件的袭击,但在积极地谋求恐怖活动的转型。
随着实力受到削弱,“基地”组织开始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在西方国家招募“独狼式效忠者”,怂恿这些人发动小规模袭击,这种来自西方国家内部的袭击者成为“基地”威胁的“新面孔”。这些人往往不仅包括恐怖分子,而且也可能是出现严重个人问题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