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国际军情

美海军陆战队打造“内线部队”

2024-07-22 09:20:00

来源:中国国防报

7月中旬,美海军陆战队人员走向“鱼鹰”运输机。

近期,美海军陆战队以轮换部署和演习驻训为名,在各战区密集展开兵力布势。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借机对陆战队职能任务进行明确定位,提出向确保赢得战争的“内线部队”转型。报道称,在2025财年国防预算中,美海军陆战队预算再次与其他军种“合并打包”。史密斯明确陆战队职能任务,意在展示陆战队“首战即用、随时可用”的战斗力,进一步争抢军费“蛋糕”。

明确部队转型方向

报道称,美海军陆战队打造“内线部队”,表明其正在“防区内部队”作战概念牵引下进行转型。未来,“内线部队”将深入战场最前沿,在对手防区内部署和行动,进而强化“抵近威慑”,并为后续联合部队行动提供战场态势和预警情报。该概念强调与航母、战略轰炸机的“远距威慑”相呼应,更加突出机动灵活和实战运用效果。

自2023年上任以来,史密斯一直力挺该作战概念,并强调依托全球基地网络、增加前沿预置物资,构建“高弹性后勤保障网络”;建设学习型海军陆战队,允许在错误和失败中创新技术和战法;提出“首战即用、随时可用”概念。

外媒称,史密斯上述举动旨在为海军陆战队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根据美国2025财年国防预算,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共用“一个盘子”分羹军种经费,总计约130亿美元。美海军陆战队“内线部队”的定位,扩大了与陆战场的交集,有助于获取更多国防预算。

在优先事项方面,美海军陆战队将“保持全球力量存在”列为重点,计划通过远征机动部署,威慑并在必要时击败对手。在“内线部队”框架下,该部队还再度打出“陆战队一直是海上力量”旗号,宣称将提升与海军一体化作战能力,强化海战场综合优势;建设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和中型登陆舰等,满足海军陆战队远征力量机动投送需求。外媒分析,美海军陆战队装备研发工作主要依托其他军兵种展开,特别是海基平台的需求提报、资金分配和建造生产,都需要与海军竞争,此时加紧与海军“捆绑”,可为其装备申领、部队建设和基地使用腾挪更多空间。

此外,美海军陆战队还以“前沿存在”为名,在任务辖区启动“联合火力网”等项目,整合域内盟友资源,提升联合作战水平。在近期的“肩并肩”演习中,美海军陆战队与菲律宾特种部队进行联合行动,检验“内线部队”作战实力。

加紧兵力结构设计

对于兵力结构的总体规划,史密斯表示,美海军陆战队将继续实施“兵力设计2030”规划,舰队规模达到20艘两栖攻击舰、21艘两栖船坞运输舰和足够数量的中型登陆舰。其中,2025年底前将建造1艘两栖攻击舰、1艘两栖船坞运输舰和1艘中型登陆舰,另外配备80辆两栖战车。美海军租用的3艘大型海上预置舰也将分配给海军陆战队使用,可快速投送3个旅级战斗队和30天的保障物资。

美海军陆战队还将加大对一体化指控系统、无人机、巡飞弹、先进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采购力度,实现“多域支援下机动作战优势”。其中,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将搭载MQ-25新型无人加油机进行远海部署。五角大楼近期透露,年底前,美海军陆战队“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将投入使用,可与海军潜艇、陆军多域特遣部队和反舰导弹配合,遂行前沿作战任务。未来5年,美海军陆战队将进行弹药储备,通过长期合同确保军火商稳定供货。其还设置“定向留用基金”,保留技能类军官和士兵,将后备队规模增至3.68万人。

作战运用方面,美海军陆战队两栖作战群海外部署周期为6个月,随后返回本土驻扎18个月。海外部署期间隶属关系转至战区指挥机构,本土驻扎时继续由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负责管理和训练。在“前进基地”“闪电航母”等作战概念基础上,将兼顾登陆和制海作战需求,采取空地特遣部队兵力模式,实施“由海制陆”突击作战;依托弹药充足的岸基火力储备,在前沿战场遂行“由陆制海”行动。此外,分布式部署与精确打击相结合切断海上交通线等战法,也是海军陆战队重要训练内容。

密集展开兵力布势

在美海军陆战队高层鼓吹部队转型的同时,其兵力布势也在同步展开。

美海军陆战队驻日本岩国基地的F-35B战斗机,先后飞抵日本冲绳、三泽,韩国乌山、群山等机场进行短期驻训。在驻日美军隐形战斗机大规模轮驻调整计划中,美军决定增加海军陆战队F-35B战斗机数量规模。目前,岩国基地驻防有32架F-35B战斗机,可与驻冲绳、关岛等地的地面力量组成空地特遣部队。

常驻西太地区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搭载海军陆战队第3陆战师第3远征小队实施印太水域巡航,6架F-35B战斗机随舰执行任务。该舰将以“准航母”身份与日、法、意等国航母举行多航母打击演练。另1艘两栖攻击舰“黄蜂”号搭载陆战队员,已开赴中东海域进行实战部署。其将与“罗斯福”号航母形成双航母遏压之势,凸显海军陆战队“首战即用、随时可用”的海上存在感。

6月底,驻冲绳美海军陆战队接装首批新式两栖战车,拉开装备迭代大幕。第3个濒海作战团也将“落户”关岛。

有外媒称,美海军陆战队面临诸多“烦心事”,恐影响其转型进程。比如,冲绳民众近期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反对美军基地搬迁和性暴力事件,让美军陷入舆论被动;作为陆战队主要空中投送平台,“鱼鹰”运输机事故不断,或将影响陆战队行动能力。(刘杰)

  • 相关阅读
  • 空客公司突破夜间空中加油技术

    A330MRTT加油机为F-16战斗机加油。空中加油是一项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技术,即便在日间操作时也不容易完成,更不用说在晚上视线不佳的情况下进行。如今,法国空中客车公司正尝试解决这一难题。空客公司...

    时间:08-06
  • 俄罗斯掌握用卫星控制无人机技术

    俄罗斯在测试中使用的无人机。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国家航天集团旗下的“信使”卫星系统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首次完成通过卫星控制无人机的测试。报道称,用卫星控制无人机,是为了实现在无其他通信手段...

    时间:08-06
  • 波音考虑将F-15EX改装为电子战飞机

    美制F-15EX重型战斗机。据外媒报道,美国波音公司考虑将F-15EX重型战斗机改装为电子战飞机,用于填补美海军电子战飞机退役后留下的空缺,同时为F-15EX开拓新市场。美海军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由F/...

    时间:08-06
  • 美军首款油电混动无人机亮相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公布的XRQ-73隐形无人机照片。近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首次公布XRQ-73隐形无人机的官方照片,表明其已完成该无人机试验机的设计制造工作。XRQ-73是美国国防部“系列混合...

    时间:08-06
  • 法国打造“未来无人水雷战系统”

    据外媒报道,法国舰艇装备集团在2024年水下防御技术会议上提出,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水雷威胁,应加快发展无人反水雷技术,全面形成“防区外”反水雷作战能力。事实上,近年来法国海军持续打造“未来无人水...

    时间:08-06
  • 英国陆军测试多款新型可穿戴式设备

    英陆军可穿戴式激光探测系统。据外媒报道,英国陆军正在测试一系列新型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激光探测系统和无人机控制装置等。报道称,这种可穿戴式激光探测系统通过探测入射激光的波长,并将关键信息传递...

    时间:07-30
  • 日本陆上自卫队将列装新型反舰导弹

    日本陆上自卫队12式反舰导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近日发布2024年国防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日本国防战略及产业政策,其中提到为提升防御能力,日本加快发展“防区外打击”武器系统,其自研的12式反...

    时间:07-30
  • 美国太空军研发新型地面卫星干扰系统

    美太空军新型地面卫星干扰系统。据外媒报道,美国太空军近期公开一款新型地面卫星干扰系统,旨在于冲突期间瘫痪敌方卫星的通信能力,防止其收集美军情报。此举凸显出太空战场的重要性,引发外界对太空军...

    时间:07-30
  • 澳打造无人作战非对称优势

    澳大利亚士兵手持“黑黄蜂”微型无人机。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日前签署一份价值1.4亿澳元(约合9275万美元)的采购合同,为澳国防军配备先进小型无人机系统。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是澳大利亚国防军扩展战术...

    时间:07-29
  • 驻韩美空军试验新型编组

    7月9日,1架美空军F-16战斗机降落在韩国乌山基地。美空军近日宣布,将在驻韩国乌山基地第36战斗机中队基础上组建首支“超级中队”。“超级中队”是美空军系列重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试验运行1年,期...

    时间:07-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