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航天六院:“量化控制”为嫦娥奔月提供精准动力

航天六院:“量化控制”为嫦娥奔月提供精准动力

2013-12-02 17:06:11

来源:新华网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成功进入奔月之旅。为此提供可靠火箭动力的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科研人员深感欣慰与自豪。

  承担此次“嫦娥三号”飞行发射和落月任务的长三乙运载火箭所有发动机,以及嫦娥三号探测器推进分系统,均由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六院研制。火箭一二三级发动机的职责,是把嫦娥三号探测器精、准、稳地推举到地月转移轨道。

  火箭发动机专家、航天六院院长谭永华说,面对中国飞行器首次对地外天体进行直接探测的全新使命,航天六院科研人员发扬“踏实务实、纳新创新”的优良工作作风,倾力打造高可靠、高性能嫦娥三号飞天动力,在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中实施“严苛管理+量化控制”,以确保奔月之旅飞得更稳。

  据介绍,面对“嫦娥三号”任务,航天六院坚持“从源头抓起,全过程受控,零缺陷管理,确保一次成功”的质量方针,不放过在数百次试车、百余次飞行试验中曾出现的细微问题,进行全面反复的梳理,以严苛的工作态度,深挖细究,以国际一流的水准和高度,确保高质量、高可靠完成嫦娥三号飞行发射任务。

  火箭发动机专家、航天六院副院长刘志让介绍,为了提高嫦娥三号发动机的高可靠性,航天六院从设计源头、制造工艺、过程控制进行严格把关,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二级及助推器发动机进行了一系列可靠性增长改进,对发动机薄弱环节和三类关键特性进行了重新梳理,开展了发动机风险识别与量化控制,对发动机所有关键部位建立数据包和多媒体纪录,真正做到对发动机质量“明察秋毫”。

  嫦娥三号探测器使用我国当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比发射神舟十号用的长二F运载火箭增加了一个三子级,由两台氢氧发动机和若干台姿控发动机组成。氢氧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三子级主发动机,使用液氢、液氧低温高能推进剂,具有双向摇摆,高空两次启动能力,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航天六院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可靠性增长改进工作,使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的状态更加稳定,性能更加优越,将“嫦娥三号”精准地输送到了地月转移轨道。(陈钢、张美书)

  • 相关阅读
  • 航天软件系统:信息安全,自己说了才算

      今年6月,神舟十号载人圆满完成飞行任务,人们在惊叹我国先进的航天硬件设施之时,却很少人知道,成功背后自主化的航天软件系统也有一份“功勋”。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走出一条...

    时间:11-01
  • 外媒估计有50万人投入航天 感叹中国人是玩真的

    法国《新观察家报》提醒,2012年中国已是连续第二年在年度太空发射数量上居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欧洲航天局已被挤到第三和第四名。...

    时间:10-16
  • 美航天局将重新评估中国科学家参加天文会议申请

      日前美国一个天文学会议因国会立法而禁止6名中国研究人员参加,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10日对此表示,他已指示美国航天局重新评估中国研究人员的与会申请,一旦他们通过安...

    时间:10-11
  • 俄更换航天署署长吹响行业改革前奏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10日签署政府令,任命前国防部副部长奥列格·奥斯塔片科为俄联邦航天署署长。外界认为,这为俄航天业即将开始的重大改革吹响了前奏。  梅德韦杰夫10日单独召见奥斯塔片科,当面...

    时间:10-11
  • 日媒:发展模式决定中国航天无法与美国匹敌

      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令美国业界感到紧张,“中国航天将超越美国”的声音被美媒热炒,然而日媒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日本《外交学者》杂志 10月6日发表文章称,虽然中国正在努力推进航天技术商业化,...

    时间:10-10
  • 有关太空与梦想的交流 中美女航天员首次对话

      谁也没有想到,代表中国翱翔太空的刘洋竟会用“蜗牛”形容自己。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当公交车售票员,后来又想过当医生、教师、科学家,可我想都没敢想,自己竟然成了航天员,还代表祖国...

    时间:09-27
  • 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召开

      近日,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据介绍,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由联合国外空司发起,每年召开一次,主要目的是推动“载人航天技术倡议&rd...

    时间:09-23
  • 日媒赞新型火箭发射成功:助日本航天自立

      日本9月14日成功发射了国产小型火箭“艾普斯龙”(Epsilon),并将一颗行星观测卫星送到了预定轨道。《日本经济新闻》9月17日评论指出,这是日本继“H2A”以来时隔12年发射新型火箭。日本国内...

    时间:09-18
  • 国际航天员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17日晚,以“使命与梦想——我们为何前往太空”为主题的国际航天员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正在北京参加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的6名中外航天员前往清华园与500余名高校学子进行交流互动...

    时间:09-18
  • 联合国与中国首次共办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

      在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满10周年之际,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9月16日在北京开幕,旨在交流分享载人航天技术成果,研讨探索载人航天未来发展,促进国...

    时间:09-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