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探海“蛟龙”惊世界

探海“蛟龙”惊世界

2013-07-12 16:40:22

  上午10时许,当“向阳红09”到达我国南中国海预定海域后,唐嘉陵作为主驾驶,付文韬作为副驾驶,进入“蛟龙号”深潜器,开始下潜。这是两年来海试的第37次下潜。“蛟龙号”深潜器以每分钟37米的速度缓缓下潜。

  一小时后,“蛟龙号”深潜器突破了3682米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

  离海底越来越近了,7盏水下灯全部开启。海底细腻的白沙,游动的金枪鱼,长着一对翅膀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的鳆鱼……海底风景尽现眼前。

  在近底航行完成时,“蛟龙号”抛掉载重物,让其以零浮力下潜。高度计跳动着,0.6米、0.5米、0.4米,停住了……“坐底”成功了,3757.31米!一个新的纪录诞生了!

  坐底那一刻,“蛟龙号”激起了海底一层浑浊的泥沙,像雾,又像纱。而这一刻,唐嘉陵顿然觉得海底世界有着一种浓浓的童话色彩:神秘的海底这么害羞呀?是小龙女戴着的面纱,还是恶龙制作的“飞沙”?

  当那一层淡柔的黄色的泥雾散尽,千年万年的迷雾也便揭开了:泥雾后面没有华丽的龙宫,没有仪态万方的小龙女,也没有张牙舞爪的恶龙和变化万千的妖怪。有的只是异于浅海的物种和细若飘尘的泥沙。

  唐嘉陵发现,其实在3700米的深海海底,也并非是生命的“沙漠”,虽然这里远不及浅海有那么多拥挤的生命,但这里也是生命的桃源。

  由于深海漆黑,食物匮乏,压力大,这里的深海生物形态很奇特:有的鱼就像一块黑色瓦片,紧贴着泥沙,慵懒地趴着;有的鱼长着望远镜式的眼睛,突突地伸向前方,骨碌碌地搜寻食物;有的鱼竟然有头无尾;有的鱼身上又会发出荧光;更多的生物则似乎没长眼睛……

  虽然唐嘉陵尽情地欣赏着这洋底精彩且奇异的世界,但他却没忘了此次深潜应该完成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洋底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

  海底插国旗不是件容易的事,动作要很轻很柔。因为只要动作稍微大一些,就很容易扬起海底的泥沙。一旦泥沙弥漫,就会遮挡视线,就只能等泥沙再次沉下去,再开展作业。

  “蛟龙号”有两只机械手,左手力量大,适合干粗重的活,而右手灵巧,适合干些细活。这次在海底进行的插国旗和放置“龙宫”的操作就是由右手完成的。

  当“蛟龙号”完成插旗任务之后,唐嘉陵又用摄像机把这一情景进行了永久定格……

  创纪录的海参

  在完成海底地形地貌测绘、搜索标志物、刷新下潜深度等作业,以及在洋底插上五星红旗这些既定的任务后,唐嘉陵和付文韬又接着搜寻目标。

  “完成坐底生物取样,取什么好呢?”

  他们俩讨论着。极目四眺,顿时发现前方有一只紫色生物———这是一只海参!这个家伙形体巨大,直径有约10厘米,长约40厘米,天啊!

  这是一只海参吗?有这么大的海参吗?我国南海真是物产丰饶啊!这么大的海参,在3700多米深的海底,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

  关于海参,唐嘉陵自从成为潜航员之后就有认识,并利用闲暇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海参的不少特性:

  海参能随着居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色,能夏眠,还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最令人稀奇的是海参还能排脏逃生。当遇到凶恶的天敌偷袭时,警觉的海参便会迅速地把自己的内脏一股脑儿喷射出去,让天敌吃掉,而它自己却借助排脏的反冲力逃之夭夭。当然,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掉,大约50天左右,它又会长出一副新内脏。

  • 相关阅读
  • “蛟龙”号顺利完成南海区作业任务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10日“蛟龙”号顺利完成了第62次下潜,标志着试验性应用航次南海区的作业任务完成。“向阳红09”船11日上午抵达厦门锚地。  “蛟龙”号在南海的最后一次...

    时间:07-12
  • “蛟龙”号南海试验性应用取得丰富科学成果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南海完成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务后,11日清晨搭乘母船“向阳红09”抵达厦门锚地。“蛟龙”号在南海航段下潜10次,不仅顺利完成了潜水器...

    时间:07-11
  • 从“蛟龙”号下潜说人体潜水

      2011年7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度5184米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 “蛟龙”号作为高科技载人潜水器可以挑战大洋深处。人们...

    时间:07-11
  • “蛟龙”号南海试验性应用“三最”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务后,11日上午搭乘母船“向阳红09”抵达厦门锚地。“蛟龙”号在南海航段下潜10次,不仅完成了长基线定位系统...

    时间:07-11
  • “蛟龙”号超额完成试验性应用南海航段任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日在南海完成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10次下潜,超额完成了第一航段的所有预定任务,采集到了冷泉区和海山区大量生物和地质样品。  10日,“蛟龙”号在南海...

    时间:07-11
  • 铁锰结核 神秘生物——探秘南海“蛟龙海山”

      正在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日在南海的“蛟龙海山”区下潜,“蛟龙”号在海底发现了大面积铁锰结核,以及多种前所未见的神秘海底生物。  万年成形...

    时间:07-04
  • 揭秘蛟龙号基线定位系统:深度误差不超过1米

      基线系统是一种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分为长基线、短基线、超短基线3种。这些系统都需要多个基元,基元之间的连线称为基线,根据基线长度可判断属于哪类系统。长基线系统由于其基线很长,所以定位精度高,采用长基线...

    时间:07-03
  • 我国首向社会选拔6名蛟龙号潜航员

      7月2日,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石青峰宣布:我国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选拔活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6名潜航员学员中将包括2名女潜航员学员,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选拔工作将如...

    时间:07-03
  • “蛟龙”号在南海“蛟龙海山”开展科学调查

      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日在“蛟龙海山”下潜,这个潜次是科学下潜,主要目的是到海山区提取岩石等样本,并进行海底地形测绘与测量。  3日上午9时0...

    时间:07-03
  • “蛟龙”母船继续收集科学样品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今天在距离南海海山区一天路程的区域作业。继6月29日海底采样后,船上的科研团队今天布放了CDT(盐度深度温度测量仪)和海水颗粒物过滤收集器。  入夜后,3台...

    时间:07-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