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个人价值
数据的产生变得更加个人化,无论是亚马逊、谷歌还是那些尚隐藏在大学里的实验室,他们研究的数据组都是由个人创造的。每当我们打电话、发短信,在互联网上使用搜索工具或者旅行、购物,这些行为都在为这个世界提供着新的数据。这些内容使得这个世界上的数据正在以每天250万TB的速度增加。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各方面、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使用流量是1MB(兆字节),2003年是100MB,2008年是1GB(1GB等于1024MB),2014年将是10GB。
你使用餐具是用左手还是右手?吃饭的时候习惯喝汤吗?在加油站等待时是否会下车?你在早晨洗脸之后多久会走出家门?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正在变成一种有形的价值。因为当千万个甚至更多的如“你”一样的人被制作成为统计数字和图表之后,这些数学符号就有可能被其他的个人、企业甚至是政府有效使用。
正如吴甘沙所说,普通人早晨的洗漱习惯很有可能成为那些导航地图生产者所需要的数据,而这些产品则会反过来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可支配。
来自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互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将伴随着安装在汽车、零售、物流、安全、应用工具领域传感器数量的增加而增长。此外,报告还指出,在今后的五年里,全世界互联网传感器的部署将以30%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在美国,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将催生80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其中,个人的位置应用服务将产生7000亿美元的市场,基于位置的移动游戏、方位共享及出于社交网络安全考虑的定位跟踪是个人市场的主要应用。另一方面,企业将拥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主要应用聚焦于移动端的广告推送、基于手机位置的自动收费及基于位置的商业智能服务。
秦雯坚信,未来的数据会像现在的石油或者其他金属那样成为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会诞生数据交易所。
“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公司的经营者拿着信用卡走进交易所说,我想要购买香港地区所有人刷牙习惯的数据。”秦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