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居住在商州区窑头巷八组的任喜善高兴地领到了城镇居民户口簿。当天上午,在市中心广场隆重举行的商州区首批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户口簿集中发放仪式上,共有50户121名农民喜气洋洋领到了城镇居民户口簿。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商州区将有8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本网记者 张力宏 摄)
64岁的任喜善头戴礼帽、胸佩红花,手里高高举起个褐红色的本本,上面是烫金的几个大字“居民户口簿”——新年即将来临,当了60多年农民的他,终于名副其实进了城,成为“城里人”。昨日上午,商洛市商州区首批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户口簿集中发放仪式举行,首批50户、121名农民转为居民户口。
商州区城关办事处杏树塬村村民任喜善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他将和老伴一起告别世代居住的小山村,在城市里迎来全新生活,心情很激动。
24岁的马丹锋一家4口从商州区龙王庙乡潘河村迁到城里,他昨日特意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像过节一样。小马说:“长久以来,我身在城市,根,却在农村。平时,我为城市出力流汗、创造财富,但却无法融入城市”。
像小马这样的所谓“农二代”,在城市里打工、生活多年,“已经不可能再回归农村了”,而其面临的子女上学、养老归宿等诸多问题,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享受在入学、就业、社保、参军、住房等方面的待遇,让“我们感到前路茫茫”。“现在,我终于成了城里人!”小马高兴地挥了一下拳头。
今年9月,陕西省展开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共辖30个乡镇办事处、396个村、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3万多人的商州区在商洛市率先推进这一工作。多个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想要进城落户的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每亩将补助13万元;退出承包的林地,则根据荒山、经济林的不同标准,每亩补助5500元至3万元。
商州区委书记朱崇和在昨日的发放仪式上表示,“农民进城”,不仅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也是缩小城乡差别、
消除二元结构的需要,更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从体制上解决城乡居民分配不公的现状。进了城的农民,可以享受到城市优质公共资源和便捷的公共服务,改善生存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改变自己和子女的命运。
有些农民“想进城、怕进城”
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好事要办实,实事要办好”
商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经过摸底,商州区有4874户1.7万人愿意进城落户,95%的调查对象对“农民进城”政策持赞同态度,不过,也有一些农民对此表示出顾虑,比如进城后难以承受城里的高房价,城里就业渠道少、收入不稳、生活没有保障、看病贵、消费高、养老保险门槛过高、子女上学负担不起等。因此,部分农民有着“想进城、怕进城”的顾虑。
69岁的商州区龙王庙乡槐树村3组村民杨生哲老人,此次就没有转为城里人。他和家人商量,只给儿子一家4口办了进城落户。昨日,杨老汉代表正在西安打工的儿子来领户口簿,胸前也戴着朵大红花。他说,城里房太贵了,有几个农民能买得起?补助的钱款多少倒在其次,如果进了城,没工作,吃啥喝啥?
商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建康说,政府部门“将实现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人员工作有着落、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子女有学上、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真正将这一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华商报(记者 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