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赵 潇 孙 蓉)我市农村公益性乡镇文化站,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在丹凤县商镇文化站笔者看到,群众自发组成的秧歌队正在排练。60岁的徐大妈正在给大伙指导秧歌基本动作。她又是敲鼓又是跳的,动作轻盈而又熟练,怎么看都不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说起这支秧歌队,还得从2009年说起。那一年,镇上成立了文化站,这对于爱好文化娱乐的老人们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过去,他们苦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开展文化活动只能是打游击,今天在这儿,明天到哪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仅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自打有了文化站,徐大妈和大伙一商量,很快把秧歌队给建了起来,文化站成了秧歌队的家。她们在这里不但能扭秧歌,还可以读书看报,也是在这里,徐大妈学会了上网,学会了很多新的秧歌动作。现在,秧歌队能跳出上百个节目,并且经常参加县里的正式比赛。看着秧歌队一天比一天红火,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上自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年轻人,都自觉自愿加入其中。每到下午,当年四皓曾经隐居的商山脚下,丹江岸边,充满了欢声笑语。
据文化站负责人介绍,文化站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精神寄托,每天前来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来这里看书、上网、打麻将、下象棋。如果精力充沛,还可以打打球健健身。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参加文化站定期组织的走高跷、跑旱船等民间文化活动。农闲时节,农技部门在这里举办农业知识培训,文化站摇身一变又成了农业科技培训基地。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乡镇文化站101个。到今年年底,正在建设的44个文化站建成后,全市将实现乡镇文化站全覆盖。乡镇文化站,正在将先进文化的雨露洒遍商洛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