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孜孜以求成良医

孜孜以求成良医

2017-05-04 08:29:15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1.jpg

2.jpg

3.jpg

  文/图 记者 王涛

  王应立,1953年出生于洛南四皓镇;1972年高中毕业,回到当地做赤脚医生;1973年当兵;1977年转干并考入第四军医大学;198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兰州军区总医院从事老年医学研究;1991年调往广州军区总医院任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项、医疗成果奖l项,著作1部。

  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

  王应立,洛南四皓人,从青春年少到迟滞暮年,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热爱的中医药事业,无怨无悔。几十年来,对于他来说,无所谓春夏秋冬,也无所谓白天黑夜,始终做着同一件事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他如同茫茫大海中高挂的一盏明灯,始终闪烁着光芒,散发着热量,默默地守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

  结缘中医

  初见王应立,是在《商洛人(2)》的发行仪式上,他作为这本书的收录者而受邀参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中不失军人的干练,知识渊博、为人热情,尽显儒者风范。

  1953年,王应立出生在洛南县四皓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里因其境内的四皓山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南药王”之称的唐代京兆游医韦善俊祠坐落于该镇药子岭上,成为后人祭祀的圣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似乎冥冥中注定,二十年以后的王应立继承了这片土地的灵气和先贤的遗志,走上了中医药研究日常的王应立除了著书立说、的道路。

  王应立出生的年代正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蓬勃发展却又异常艰难。父亲每天要参加集体劳动,母亲带着兄妹6人艰难度日,家里的所有人每天只能喝着一碗菜疙瘩稀饭,年幼的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日日长大。

  王应立十多岁的时候,父亲由于积劳成疾,一时间患病不起。眼看着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却没钱医治,懂事的王应立四处求医,却因为没钱屡屡碰壁。最后,他的孝心感动了邻村一位姓任的老中医,答应为他的父亲治病。看着父亲的病情日渐好转,年轻的王应立被神奇的中医吸引住了,立志要学习中医,也为当地百姓看病。

  在为父亲治病的这段时间,王应立天天跟在老中医的身后请教,纠缠不过的老中医也为王应立的好学而感动,一边传授经验一边教他认识各种中药材。久而久之,邻居、同学谁家有个头疼脑热,都会请王应立开上药方,自己上山挖几副中药,效果立竿见影。而王应立也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自己的医术也渐有长进。时间越久,王应立越感觉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他又拜访了当地一位擅长针灸的大夫,跟着他学习人体经络、针灸技法……

  对于农村人来说,日久的勤劳耕作,牙疼、关节疼、肚子疼等病普发,王应立往往药到病除,针下立好,他也由衷地感到欣慰,觉得自己的坚守与付出是值得的。

  军中求索

  俗话说:“一招鲜桃李满园。”高中毕业的王应立,医术已经在当地赫赫有名。有了一技之长,吃喝不愁,但是王应立没有这样做,而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走上了当兵之路,开始了新的征程。

  • 相关阅读
  • 打麦场

      在农业生产队集体生产的年代,棣花贾塬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打麦场。我们就住在打麦场旁边,见证了打麦场里的热火朝天,见证了打麦场里的高谈阔论,见证了打麦场里的喜气洋洋,见证了打麦场里的防震场面。  小...

    时间:05-04
  • 蟒岭绿道 生态花谷

      文/图记者 王涛  万物复苏的五月,经过近三年精心打造的蟒岭绿道如同一处仙境展现在世人面前:村庄与绿景、山石交相辉映,薰衣草、油菜花争相开放,石磨、雷竹、水车等传统工艺载满乡愁……  近...

    时间:05-04
  • 酒香龙驹寨

      刘丹影  龙驹寨的酒是以秦岭的厚重与丹江的灵秀酿制而成的,除了具有关中的纯厚外,更有陕南的绵长。  龙驹寨位于秦岭南麓,是一个美丽的山城。传说闯王李自成在商洛山屯田养兵时期,心爱的坐骑乌龙马在丹江...

    时间:05-04
  • 乡贤名宦晏安澜(下)

      邢显博  余晖脉脉情悠悠  晏安澜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况任一般京官,靠薪俸生活。他记述道:“京曹本清苦,个人凡尺布斗粟,皆薄录其出入,不敢稍费。甘旨所余,悉以分给诸弟(皆务农),虽一枚铜钱不自私。...

    时间:05-04
  • 金凤山上的养蜂人

      谷雨时令刚过,商山南北,丹江两岸,等了一个秋冬的杨洋槐树就迫不及急待地开始抽枝发芽开花了。那一簇簇,一片片像雪似的槐花在翠绿嫩叶的陪伴下显得格外好看,她和着微风,那清香沁脾的槐香阵阵朴来,醉了城乡...

    时间:05-04
  • 藤儿叶返青的季节

      秦岭深处的四月,春花谢尽,山林返青,一阵清风吹来,温润的空气里流动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悄然潜入心底,又到了采摘藤儿叶的季节了,它总会勾起我对故乡一段绵长悠远的记忆。  故乡柞水,山大沟深,在海拔10...

    时间:05-04
  • 为庸官“画像”

      周末朋友聚会,大家的话题不自然地转到了官场上,议论的焦点也是高压态势下的官场生态。几个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时下众多的庸官,纷纷谴责庸官们不思进取、不冒风险、不担责任等“明哲保身...

    时间:05-04
  • 故乡的野菜

      老家在乡下,二三月正是野菜慢慢从封冻了一冬的土层里钻出来的时候。  最早冒出来的是荠荠菜,漫山遍野都是。这时节人们结伴走在春天的田野,迎面而来是绸子一样的拂面春风,用小铲铲把一棵棵荠菜剜出来,不大...

    时间:05-04
  • 槐 花

      程毅飞  仲春时节,槐花悄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仿佛是一夜之间,它们就开在河边,开在山崖,开在院落,开在田间,一树树的洁白,一树树的繁荣,生机无限,朝气蓬勃,洁白如玉,淡雅素美。于是,槐香就在乡下流...

    时间:05-04
  • 王益明的种茶扶贫法

      新茶上市之际,我们走进柴坪镇桃园村镇安县盛华茶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枫元初制厂(简称枫元茶厂),见到前来出售和加工新茶的群众熙熙攘攘,络驿不绝。许多靠“火卖”茶叶挣了票子的贫困群众感激地说:&l...

    时间:05-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