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孜孜以求成良医

孜孜以求成良医

2017-05-04 08:29:15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1972年,王应立高中毕业,回到大队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兼任大队的团委干部。由于医术精湛、工作踏实,当时公社的党委对其很重视,把他作为年轻干部培养并保送上大学。这些在别人眼里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他却没有应允,因为在他心里早就有了计划: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当兵。1973年,王应立按照征兵要求进行了体检,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最终并没有如愿以偿。后来他得知,是公社里的武装干部不愿意他走,想把他留住,作为生产大队的管理干部。第二年,他又去报名参军,这一次整个大队就他一个验收合格,没有办法,公社最终同意了他去当兵。在报名表的特长栏里,他填写了“中医”。

  就这样,王应立走进了军营,被分配在陕西省独立师4团1营1连,在渭南富平庄里镇集训。20多天以后,部队的军医看他训练期间各方面表现不错,而且熟知卫生知识,推荐他到营里面的卫生所,做了一名卫生员。当时,全军只有他们营有中医药室,得天独厚的资源更是让他如饥似渴,刻苦钻研中医知识。白天,他和老卫生员一块背着水壶和馒头深入到铜川的大山里采药,晚上回到部队看书。两年之后,他的医术被团卫生队看中,请他在团里建立中医室。他也没有辜负团部领导期望,一边到长白山、大秦岭里采集中药,一边筹建中医药室,解决了团里缺少中医的难题。

  “贴心、细心、耐心、专心、痴心、上心……”这是一名医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部队,王应立细心、真诚地对待每一名伤员,热情接待,迎进送出。一次,有位前来就医的战士大半天也没能讲明白病情,所带的就诊记录上面的字迹也已模糊不清,只能重新诊断检查,忙活了大半天才查明病因。王应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暗下决心,要给战士建病历档案。用了近3年时间,王应立把所有战士就诊的原始记录、住院病历等信息一项一项地整理起来,并分类编号,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病历资料。

  由于表现突出,工作踏实,王应立被团部领导看中,并被提干。1977年,高考恢复。当时整个陕西只有4个名额能上第四军医大学,而王应立所在的军分区只有1个名额,在团队领导的支持下,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王应立知道,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次人生的转折,因此他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大学里孜孜以求,结合自身的实践,对医学的理论、体系又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80年,王应立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兰州军区总医院,从事老年医学研究,专门给师以上老干部进行医疗保健。十年以后,他被调往广州军区总医院预防保健科任主任医师,逐步成长为该学科带头人。

  博采众家考古酌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王应立看来,中医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其独有的理论体系使得古人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继承和发扬中医学,苦读中医典籍、专心研究必不可少。也因此,几十年来,他一面刻苦钻研中医药知识,一方面编著书籍,博采众家,考古酌今。

  如何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如何延年益寿,如今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多年来,王应立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主编和参编《实用临床内科诊断治疗学》《临床合理用药指南》《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手册》《实用军人心理学》《和谐心理健康人生》《老年医疗保健必备》《健康哲理》《性健康了才健康》等多部医学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这些书籍和论文内容科学,观点新颖,可读性强,适合大众阅读,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群在日常保健活动中参考。

  王应立在搞科研的同时,更注重亲身实践,为百姓服务。几十年来,不管是下连队还是走基层,他总不忘随身携带处方筏,以便随时能够开处方。每年休假,他都会深入偏远山区做健康调查,而且经常免费为来自农村的困难病人看病。清明节期间,王应立回到洛南老家,两天时间就开了两本处方。周围的乡亲听说他回来了,都围在他家,请他诊断,他都不收一分钱。用他的话说:“部队把我培养出来,就是为大家服务的!”临走之时,乡亲们提着土鸡蛋相送,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 相关阅读
  • 打麦场

      在农业生产队集体生产的年代,棣花贾塬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打麦场。我们就住在打麦场旁边,见证了打麦场里的热火朝天,见证了打麦场里的高谈阔论,见证了打麦场里的喜气洋洋,见证了打麦场里的防震场面。  小...

    时间:05-04
  • 蟒岭绿道 生态花谷

      文/图记者 王涛  万物复苏的五月,经过近三年精心打造的蟒岭绿道如同一处仙境展现在世人面前:村庄与绿景、山石交相辉映,薰衣草、油菜花争相开放,石磨、雷竹、水车等传统工艺载满乡愁……  近...

    时间:05-04
  • 酒香龙驹寨

      刘丹影  龙驹寨的酒是以秦岭的厚重与丹江的灵秀酿制而成的,除了具有关中的纯厚外,更有陕南的绵长。  龙驹寨位于秦岭南麓,是一个美丽的山城。传说闯王李自成在商洛山屯田养兵时期,心爱的坐骑乌龙马在丹江...

    时间:05-04
  • 乡贤名宦晏安澜(下)

      邢显博  余晖脉脉情悠悠  晏安澜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况任一般京官,靠薪俸生活。他记述道:“京曹本清苦,个人凡尺布斗粟,皆薄录其出入,不敢稍费。甘旨所余,悉以分给诸弟(皆务农),虽一枚铜钱不自私。...

    时间:05-04
  • 金凤山上的养蜂人

      谷雨时令刚过,商山南北,丹江两岸,等了一个秋冬的杨洋槐树就迫不及急待地开始抽枝发芽开花了。那一簇簇,一片片像雪似的槐花在翠绿嫩叶的陪伴下显得格外好看,她和着微风,那清香沁脾的槐香阵阵朴来,醉了城乡...

    时间:05-04
  • 藤儿叶返青的季节

      秦岭深处的四月,春花谢尽,山林返青,一阵清风吹来,温润的空气里流动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悄然潜入心底,又到了采摘藤儿叶的季节了,它总会勾起我对故乡一段绵长悠远的记忆。  故乡柞水,山大沟深,在海拔10...

    时间:05-04
  • 为庸官“画像”

      周末朋友聚会,大家的话题不自然地转到了官场上,议论的焦点也是高压态势下的官场生态。几个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时下众多的庸官,纷纷谴责庸官们不思进取、不冒风险、不担责任等“明哲保身...

    时间:05-04
  • 故乡的野菜

      老家在乡下,二三月正是野菜慢慢从封冻了一冬的土层里钻出来的时候。  最早冒出来的是荠荠菜,漫山遍野都是。这时节人们结伴走在春天的田野,迎面而来是绸子一样的拂面春风,用小铲铲把一棵棵荠菜剜出来,不大...

    时间:05-04
  • 槐 花

      程毅飞  仲春时节,槐花悄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仿佛是一夜之间,它们就开在河边,开在山崖,开在院落,开在田间,一树树的洁白,一树树的繁荣,生机无限,朝气蓬勃,洁白如玉,淡雅素美。于是,槐香就在乡下流...

    时间:05-04
  • 王益明的种茶扶贫法

      新茶上市之际,我们走进柴坪镇桃园村镇安县盛华茶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枫元初制厂(简称枫元茶厂),见到前来出售和加工新茶的群众熙熙攘攘,络驿不绝。许多靠“火卖”茶叶挣了票子的贫困群众感激地说:&l...

    时间:05-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