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看苗乡侗寨 话新闻扶贫

看苗乡侗寨 话新闻扶贫

2018-11-20 08:51:23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辑走进黔东南——

看苗乡侗寨 话新闻扶贫

  苗寨吊脚楼风光(黔东南日报提供)

  肇兴侗寨(黔东南日报提供)

  苗寨十二道拦门酒(黔东南日报提供)

肇兴侗寨抬官人(李雁秋 摄)

  本报记者 南书堂 张志宏

  11月12日至15日,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云集黔东南,分享新闻扶贫经验,走访苗乡侗寨,体验民族文化,见证“旅游+扶贫”成果。

  此次地方党报新闻扶贫经验交流会暨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辑“改革开放40周年看大美黔东南”主题采访活动,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牵头主办,黔东南日报社承办。会议通过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新闻扶贫黔东南行动宣言》,黔东南日报社、团结报社等5家报社交流了新闻扶贫工作经验。

  黔东南州地处湘黔桂交界,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体民族的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总人口477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81%。目前,还有55.47万贫困人口,分布在1501个贫困村,是贵州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近年来,黔东南州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积极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百姓脱贫致富的统一,奋力开创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黔东南新篇章。黔东南日报社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报优势,为抓好新闻扶贫工作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

  那么,黔东南“旅游+扶贫”的魅力何在呢?

  “这里的环境真好!”“每天人流量多少?”“怎么带动贫困户发展?”带着一串串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社长、总编辑们11月12日下午参观了云谷田园温泉酒店、餐厅和园区。据云谷田园扶贫项目负责人介绍,云谷田园作为一个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目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2万人次,综合收入3亿元,解决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常年就业300人,解决临时就业两万多人,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里现代化的种植基地、优美的田园风光、优雅的休闲体验,让大家移步其间,流连忘返;这里把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成旅游优势、带动农户脱贫的脱贫模式和取得的显著成效,让大家满怀惊奇,赞叹不已。

  在观赏了云谷田园项目后,采访团驱车前往来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从寨门到电商购物中心,再到酿酒街、刺绣坊、嘎歌古街、观景台,大家不停地用手机和相机记录着西江壮观的吊脚楼群、浓郁的民族风情。据资料记载,西江千户苗寨由十多个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依山而建的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群,遮盖了半座山体,形成了一片建筑的森林。规模宏大的苗族建筑群,历史悠久的苗族文化传承,原始浓郁的苗族民族风情,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体系,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夕阳西下,歌舞迷人,千户一村,依山傍水,炊烟袅袅,木质的房屋,棱角分明,青瓦黄木格外美丽。壮观的苗寨,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令大家无不叹为观止。

  当了解到西江苗寨大力探索“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模式,10年来共分红1.17亿元、户均8.3万元,目前共有6531户贫困户入股西江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旅游,户均每年稳定收益3500元等情况时,社长、总编辑们纷纷感慨:“真好!在家门口乐呵呵地就把钱挣了。”

  西江依托苗族文化形成了乡村旅游成功模式,让苗寨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家家户户有收入的发展路子,同时兼顾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和保护的经验,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

  11月13日,采访团来到具有“东方威尼斯”“江南小城”美称的镇远。这个黔东南深处的水乡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似S形穿城而过,使镇远被称之为太极图上的千年古城。青山绿水之间,簇拥着一幢幢古建筑、传统民居、水运码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着长达2200多年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水墨画般的自然风光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韵味。在这里,社长、总编辑又有着另一番感受。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黔东南日报社总编辑吴会武则向大家介绍说,从地图上看,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很像一个楔子,插入黔东南东部凹处,镇远就处在这个凹凸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以“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政治、军事要地著称于世。各种文化的交融,让这里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

  “这个古城不得了!”当了解到2018年旅游总人次增长到1070万人、旅游总收入超9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镇远县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带动8080人脱贫致富时,大家对镇远县的脱贫攻坚成就深表钦佩。

  随后,采访团走进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肇兴侗寨。肇兴侗寨有700多年历史,鼓楼群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2018年,肇兴侗寨作为央视春晚的分会场之一,绚丽的民族文化、原味的民族风情,让全世界华人把目光聚焦到这里。近年来,肇兴景区探索乡村旅游促扶贫新模式,让景区内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2014年以来,共发放分红资金688万元,租金年收入2460万元,涉及贫困户36户158人,户均年收入达11.28万元。

  “我和黔东南有个约会。”在采访过程中,吉林延边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王彩莲说了这样一句话。王彩莲的女儿从吉大毕业后曾到联合国实习,最终,一次偶然的机会选择去到黎平县黄岗村,在那里创办公益学堂,保护传承当地非遗文化。因为女儿的缘故,王彩莲多次来到黔东南,但是仍然被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吸引。

  鼓楼、花桥、溪水、吊脚楼,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侗族居民们延续着千百年来恬淡自然的生活,深深吸引着嘉宾们的眼球。大家举起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照,并就建筑风貌、民族风情、旅游扶贫和文化传承等问题向导游进行细致了解,继续徜徉在这千年肇兴。

  晚上,大家在侗寨品尝了长桌宴的美味之后,观看了《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参加演出的一位侗族姑娘介绍,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11月14日,与会嘉宾们走进从江县和丹寨县,体会黔东南改革开放以来苗乡侗寨的新变化。

  在岜沙苗寨,大家感受到了原生态的苗寨风情和浓烈的人文气息。岜沙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苗寨,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2017年,表演队接待游客32.5多万人次,年收入达180万元,人均年收入8180元。同时通过吸纳贫困户量化扶贫及项目资金入股、与贫困户签订农特产品收购订单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丹寨县万达小镇,大家于蒙蒙细雨中感受社会资本扶贫新范本。万达小镇是由万达集团开展“企业包县”打造的一个特色小镇。据了解,万达小镇自2017年7月3日开业,仅仅半年,就成为贵州省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单个景区。小镇集中引入丹寨县7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县内非遗文化进行集中保护、传承和弘扬。小镇内共吸纳1390人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1027人,共有28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37个产业扶贫合作社产品入驻小镇,间接带动贫困户3202户12810人实现就业增收。

  在从江县銮里村、丹寨县卡拉村,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旅游扶贫给村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次“黔”往,终生难忘!黔东南日报通过这一次媒体活动,把黔东南“旅游+扶贫”的经验推广到了全国。参加此次活动的地市报社长、总编辑们纷纷表示,将借鉴兄弟地市报的经验,结合本地脱贫攻坚特点及自身媒体实际,以更加有力有为的责任与担当,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新闻扶贫方式和路径,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 相关阅读
  • 商洛农产品农高会上大放异彩

    商洛香菇引人注目商洛香菇引人注目观展的群众品尝我市特色茶饮工作人员积极布展商洛展馆前挤满了观展者商洛展馆前挤满了观展者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党率航 巩琳璐)11月5日至9日,以在“新时代、新驱动、新交流...

    时间:11-20
  • 不负重托当好第一书记

      廖全江 李治军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为她幸福、为她争光。”五年前,市交通局干部杨军红被派驻商南县湘河镇地坪村任“第一书记”时,就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目标,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时间:11-20
  • 剑指占道经营顽疾 联合执法助力创卫

      本报讯 (记者 陈 静)11月19日,商州区城管局联合商州公安、交警及社区、相关包抓部门,在东街、西背街、工农路、团结路等路段进行驱离、没收、暂扣等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  ...

    时间:11-20
  • 商洛市试点农业救灾分担机制

      本报讯 (段光耀)为有效预防农业灾害风险,放大政府救灾资金补贴效用,有效防止农民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护伞”作用,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农业救灾分担机制,创新出政银合作、...

    时间:11-20
  • 秋冬季重点区域绿化全面铺开

      本报讯 (刘建国 孟 鑫)我市在基本完成市区城周绿化三年战役的基础上,日前又在丹江两岸和西商高速公路沿线直观坡面打响了今年秋冬季绿化美化攻坚战,这标志着全市重点区域城周绿化已全面铺开,促使全市社会造林绿...

    时间:11-20
  • 商洛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全省第一

      前10个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6天  本报讯 (记者 柯岩 通讯员 张亚玲)11月19日,在经历雨天之后,“商洛蓝”又重现天空。据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共监测31天,优良天数31天,优良率...

    时间:11-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