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位导师在给小记者讲如何观察鸟类。

▷小记者们在教室画鸟。

△贾玉琪老师讲丹江河畔常见的鸟类识别知识。
本报讯 (记者 南 玺刘佳乐)11月22日,商洛日报社小记者团在丹江河畔开展“守护蓝天精灵”爱鸟科普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商洛日报社和商洛学院联合组织,30多名小记者在商洛学院秦岭生态研学营“秦小商”生态志愿服务队的带领下,学习鸟类知识,观察记录鸟类活动,增强了爱鸟护鸟意识。
“先找到目标,再调整焦距,注意保持稳定……”活动伊始,商洛学院教授石强为小记者们讲解望远镜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耐心示范操作步骤。“原来望远镜有这么多使用技巧!”小记者申睦然在掌握使用方法后兴奋地说。
商洛资深观鸟摄影爱好者贾玉琪将丹江河畔常见的鸟类识别知识一一讲述。“这是白鹭,这是大白鹭,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嘴的颜色——白鹭的嘴是黑色的,而大白鹭的嘴是黄色的。”小记者围在一起,仔细观看,学习鸟类特征。
随后,在3位导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沿丹江湿地开展鸟类观察与记录,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快看,那边有只鸟!”小记者刘雨楠首先发现目标,低声提醒同伴。经教授张博辨认讲解,这是一只苍鹭。此外,还观测到鸬鹚、北红尾鸲、池鹭等多种鸟类。小记者李煜华认真记录观测结果:“苍鹭1只,鸬鹚3只,北红尾鸲1只……”他表示,这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么多野生鸟类,比书本上学习更加生动直观。
志愿者在活动中全程指导,协助小记者们正确辨认鸟类。一名志愿者表示,实地研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观看完鸟类后,小记者们来到商洛学院丹江校区的活动室内,涂画鸟类绘图卡及绘制自然笔记,提升生态审美和记录能力。小记者宋青泽分享感受时说:“看见鸟并将它画出来感觉记忆更加深刻。以前经常从河畔经过,没有注意到丹江边有这么多鸟类。今后要经常来观察,还要带动同学们一起保护鸟类。”
通过此次活动,小记者们不仅学习鸟类知识,更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了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