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事综合

开拓创新求发展 深化改革促和谐

开拓创新求发展 深化改革促和谐

2015-02-05 08:52:38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回眸2014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解决了一批难事,推进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全市经济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完成生产总值576.27亿元、增长11%,位居全省第四;财政总收入42.17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4亿元、增长13.1%;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930元、7094元,分别增长12%、14%;城镇登记失业率3.22%,物价上涨1.7%。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6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16亿元、增长26%,位居全省第三,其中民间投资占到51%。出台一系列稳产促销保市场综合举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2.47亿元、增长29.5%,增加值171.09亿元、增长20%,均位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7亿元、增长12.4%。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发展市级龙头企业20个,建设基本农田9.1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2.05万吨,农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转型发展与提质增效迈出较大步伐。加快推进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光伏农业、高端饮用水、工业“机器人”、药物中间体提取等33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商丹园区电动客车、山阳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等重大战略项目启动建设。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和首届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金丝峡5A级创建通过国家旅游局资源评估,柞水溶洞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创建验收“美丽乡村”33个,全市接待游客3005.65万人次,综合收入153.29亿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合同成交额6977万元,专利授权160件,分别增长60%、16.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出台了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启动实施6大类65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7亿元,其中47个项目建成。投资27.31亿元用于县城、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公路交通等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改造干线公路55公里、县乡公路28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87公里。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26亿元,建成通信基站1146个。建设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12个,实施搬迁1.6万户、6.08万人,落实国开行贷款35.6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1.52万套,建成新型城乡社区75个,7.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建成循环示范城市创建项目80个、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62个。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5365辆,拆改燃煤锅炉31台,空气质量位居全省首位。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02个,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节能减排项目43个,淘汰过剩产能2.7万吨,节约标煤4.98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0.3%、1.8%、2.7%和5%。造林绿化32.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2平方公里。
  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扎实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贫困户7.4万户,9.3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解决安全饮水13.13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3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90.56%,转移农村劳动力60.4万人。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和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十连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升10%。下拨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82亿元,实施医疗救助11.27万人次,临时救助9200户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建成残疾人托养及康复中心21个。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