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事综合

开拓创新求发展 深化改革促和谐

开拓创新求发展 深化改革促和谐

2015-02-05 08:52:38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山阳、商南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商南“教育强县”、丹凤“双高双普”创建通过省政府命名表彰,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第一。完成了市直职教资源整合工作,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9所,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惠及14.2万名中小学生。县乡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毕业生158名,大病保障病种达到24种。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金补助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人口自增率为3.17‰。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20.35万户,“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我市在十五届省运会上获得了14金7银7铜的好成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4.5%。全面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七年居全省前列。
  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释放。启动了新一轮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全市镇、村撤并率分别达到22.2%、34.1%。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3项、精简幅度25.3%。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4项。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其中企业1735户、个体工商户1.1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51.58%,位居全省第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5亿元、增长17.8%,外贸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增长5.76倍。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余额82.08亿元、37.04亿元,分别增长13.93%、14.93%。
  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公开扩大到所有区县,全市压缩“三公”经费开支3771万元,同比下降23.2%,清理超编超配公务用车81台,停建楼堂馆所项目13个。县镇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面实行。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政协提案289件。

 


  展望2015
  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CPI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碳及四项减排指标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稳增长为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以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导向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使发展红利充分释放
  (四)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五)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六)以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60个
  通过扩大招商引资、降低准入门槛、推广PPP模式、强化要素保障、落实项目质量评估和目标考核制度等综合措施,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6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千方百计激活消费需求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工资挂钩制度。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强化企业工资指导线作用,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培育休闲、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积极引进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和衍生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快速发展。出台收购商品房补充保障房政策,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定群众住房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抓住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机遇,放宽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准入限制,打造“暖人心、留住人、有发展”的投资环境。建立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常态化招商机制,大力开展节会招商、专题招商、叩门招商,积极引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依托商山物流园建立二类陆路货运口岸,争取独立的报关、商检权。以光伏产品、电子产品、生物医药、农特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骨干出口企业。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