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纪略
杨战英 申献文 周霄 闵露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紧扣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辱使命、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项工作评议、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评议审议意见再审等方式,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开创了人大监督工作创新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依法治市和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汇聚了巨大的正能量。
聚焦重大事项监督,助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把科学决策与监督问效有机结合,全力促进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落地生根、有序实施、造福于民。
一是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监督。坚持每年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开展视察调研,科学分析经济发展态势,准确把握发展实际困难,深入研究加快发展的对策,提出重要意见建议,倾力督促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把握主动权,坚持每年在人代会前,对计划草案情况严格预审,提高了计划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强化重大发展规划执行监督。听取和审议了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报告、“十三五”规划制定情况的报告、“一体两翼”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规划实施。把“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确立为重要议案,持续推进“一体两翼”地区协调发展。三是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监督。连续多年对全市观摩的重点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个别项目进展不平衡、推进较慢、运营效果达不到预期、个别县区盲目打包项目作假、考核机制不优等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解决了一批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四是强化重点工作监督。紧紧围绕市委重大部署和全市重点工作,积极开展专项工作监督。先后听取和审议了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开发、工业经济、农林水畜、劳动就业、民政社保、科教文卫、人口计生、安全信访等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256项具体化、可操作、易落实、惠民生的整改意见,促进了中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紧盯财政预算监督,理好百姓“钱袋子”
市人大常委会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执行《预算法》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财经制度,组建专业财经监督队伍,科学监督预算,精细监督措施,不断提升财政预算监督水平,预算监督更加精准高效。一是坚持预算编制提前介入。在年度预算编制阶段,市人大财经工委主动与财政部门提前沟通,邀请专业人士参加座谈,征求预算编制的意见。在历年市人代会之前,加开一次常委会,听取政府预算编制情况说明。在人代会上印发《审查报告》《初审修改意见》《反馈意见》,引导代表更好地审查预算。二是深化预算执行监督。在提高预算执行法定严肃性的同时,2016年,抓住全省调减财政收入预算的重大机遇,坚决挤出水分,提出了调减全市财政收入预算6.8亿元的审议意见,大大减轻了各县区财政收入的巨大压力,为财政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三是持续推动预算公开。2012年市政府向市人代会报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2013年报告增加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5年增加了政府性债务情况,财政预算编制更加完整精细。四是审计监督更加严肃深入。连续5年对上年度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视察调研。针对2015年审计报告反映的个别县区财政收支不实问题,作出关于延伸审计的重大决议,责成市政府对相关县区2014、2015年度财政收支情况进行追踪审计,对虚列收支严肃追责问效。印发了《关于改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促进了审计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让屡审屡犯、审而未改的监督漏洞坚决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