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主监督 推动落实有力有效
坚持民主监督于服务支持之中,着力改进监督方式,强化监督效果,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五年来,共提出提案2085件,经审查立案1439件,召开交办推进会8次,开展专项督办、联合督办90多次,提案办复率达100%,委员满意率达95%以上。探索建立了“一号提案”督办机制,促进了提案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协助11名驻商省政协委员撰写提交提案300件、立案293件,促进了商洛发展有关问题在省级层面的重视和解决。采取“统一安排、分组实施、集中时间、委员交叉”的方式,以全体委员为主体,坚持每年常态化和全方位组织集中视察,纵向推动行业工作有效落实,横向推动县区工作竞相发展。先后组织对食品安全监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等22项工作进行专项视察。选派300多名市政协委员,参与市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面试、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对市卫计局、扶贫局等13个部门进行民主评议,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63篇,10篇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督办。
把握两大主题 团结民主聚集合力
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致力加强宣传、扩大交流,切实凝聚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认真贯彻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方针政策,支持民建和农工党成立了市级委员会组织。深入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开展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调研,支持镇安县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发展。热情接待全国政协、省政协16位领导及18个省市政协领导来商视察调研、考察学习。圆满承办全省政协系统“天竺山杯”乒乓球友谊赛、省政协第七届社法工作会,每年举办全市政协干部职工运动会。与中国社科院、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在商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与湖北省襄阳市政协缔结友好关系,发起成立汉丹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全面启动了“商洛市经济协作联谊会”筹建工作。坚持团结鼓劲、正面为主的工作方针,着力强队伍、建阵地、提质量,政协宣传工作有声势、有影响。五年来,特聘通讯员37名,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出刊《商洛政协》29期,编发《商洛政协信息》325期,编播《政协委员谈国是》电视节目16期、提案专题片28集、《提案追踪》电台栏目319期;在各级媒体刊发稿件1600余条,在《各界导报》发稿连年居全省前列。“一江清水供京津”“唤醒秦岭深处的‘中国记忆’”等稿件在《中国政协》和《人民政协报》刊发,进一步扩大了商洛政协工作的影响。连续四年开展宣传人民政协好新闻评选活动,评选优秀作品97件。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工作的独特功能,争取省政协专项资金260万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创建文史工作重点市县全覆盖。积极收集整理珍贵文史资料,先后征编出版了《知青专辑》《戏剧专辑》《历史时空中的商于》和《马彦翀传略》等文史专辑,《商洛古诗精选》《商山四皓评传》《商洛戏剧精编》《红色商洛》《商鞅与商洛》《先楚与商洛》6本文化丛书,为提升商洛文化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开拓创新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创新、务实、高效”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围绕探索政协履职的新方式等八项重点内容,组织开展“政协履职大调研”活动。坚持把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作为政协履职的根本,组建“商洛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建立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常委联系政协委员的“双联”制度,制定《商洛市政协委员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协常委任期履职承诺和年度述职制度,开展“科学履行职能、争当优秀委员”活动,充分激发了委员履职热情。五年间,共评选优秀市政协委员142名,增补市政协委员21名,依章依规取消13名委员资格;44名政协常委作出任期承诺、进行了年度述职,236名委员在历次全会上提交书面发言,50名委员进行了大会发言,彰显了新时期政协委员的时代风采。突出发挥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各专委会围绕政协工作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作为,主动履职,成为市政协重大协商工作组织、重要视察活动开展、重点课题调查研究的中坚力量,为推动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着力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党组的政治核心作用、机关党委的协调落实作用充分发挥,为政协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着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着力加强机关“三化”建设,制定出台机关财务资产管理、干部外出报备等16项制度规定,建立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规定程序推荐的20名县级领导得到市委任用,调整任用的17名科级干部反响良好。着力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工、青、妇组织作用,进一步巩固了省级文明机关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