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披露,一些车主反映,开车半个小时后就会感觉头晕,恶心。还有车主在开车两年后发觉经常出现咳嗽,身体明显乏力等不适症状。一位奔驰车主反映,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却在体检后发现双肺出现肺纹理增多的现象,相当于一个抽烟的人,抽了差不多十年。
节目播出前,这块小小的阻尼是什么、用在什么地方绝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但一则报道让它成了舆论热点。3月20日,本报记者曾联系多位业内零部件方面的专家,他们介绍阻尼片,是贴在车身内表面的一种粘弹性材料,紧贴着车身的钢板壁上,主要是为了起到减少噪声、减少震动的作用。由于沥青阻尼片具有良好的防震、降噪性,因此作为一个行业内的公开事实而非秘密所在,我国除个别高档轿车及大客车之外,多数轿车使用的都是以沥青为主的阻尼材料,沥青是一种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车用阻尼片大多用石油沥青制成,并无毒性。宋健表示:“阻尼片材料属于一种传统工艺,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归罪于沥青阻尼片。”然而,央视的节目还是激发了舆论哗然,不少车主与网友纷纷表示要去找这些企业“要说法”。
3月19日下午,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首先做出回应,发表声明称将“向总部及相关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核实情况。”随后,北京奔驰与一汽-大众奥迪也分别对此做出了回应,称对此事件“展开调查”。
甚至,国内的一些阻尼片生产企业也受到波及。3月23日,东北某国内大型阻尼材料制作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最近网上“要说法”的人太多,有些人甚至跑到了他们的官方网站去进行言辞激烈的攻击,他们不得不采取措施,将网站暂时关闭:“你就别问了,汽车企业都在用沥青阻尼减震、降噪。这两天打电话来的人太多,很多人一上来就问你们的阻尼片是不是有毒。搞的我们都不敢接电话了。其实,沥青阻尼片很多企业都在用,并无毒性。”
几天后,三家德国车企通过不同渠道对阻尼片的调查给出了结果:奔驰称,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的奔驰车均采用同一供应商提供的统一标准的阻尼部件。该阻尼部件使用的是“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该部件完全符合全球汽车申报物质清单标准(GADSL)。宝马和奥迪也发表声明称,自己使用的“改性石油沥青阻尼片”是安全的。
尽管如此,人们对这些企业的怀疑依然没有消除。
来得快去得也快
解铃还需系铃人。最终,对沥青阻尼片消除恐慌得益于媒体的推动。
3月25日,知名媒体人梁朝辉在使用专业仪器测量宝马、奥迪等多个品牌车型中阻尼材料散发的甲醛与环烃含量后发表微博称,沥青阻尼片的污染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此举在微博上引发了大范围的转载与讨论。
3月26日,在外界猜测一周之后,网易汽车发布了《真的很可怕?汽车沥青阻尼片污染初调查》的调查报告,对阻尼片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沥青阻尼片发出的毒气与味道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阻尼片事件画上了句号。
3月2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顾问杜芳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说车用沥青阻尼可以致癌就是冤假错案,沥青阻尼片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被当做减震降噪的零部件用在了车里,目前用在汽车零部件中的沥青阻尼材料都是石油沥青,毒性已经被控制在了规定范围之内,可以说相当弱,对人体基本不造成危害,这个东西在其他国家也没有遭到禁用。汽车内饰中最影响空气质量的是皮革等其他大面积包饰物,现在把沥青阻尼拿出来,这不就等于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