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国家,但它的乡村情结源远流长。还是在19世纪的帝国时代,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人思念故乡时,都把英国想象成宁静而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一战时,战场上的士兵们收到印有英国乡村的明信片,所受到的安慰和鼓励远大于无数次的高唱国歌。在当时,一战彻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经济与农业模式,汽车及其他便利代步工具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城市不断涌现。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变得拥挤,并不断蚕食乡村,给乡村带来密布的公路网、无数加油站、污染和噪音,最终造成乡村景色的剧烈变化。而在英国,也如此。对于那些不得不住在城市里的英国人而言,“拥有自己的一小块世外桃源”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在城市的穷人和富人有不同的期望,但他们怀着同样的追求。穷人变成富人后,首先想到的是买一座庄园。即使在英国的很多大城市里,城市也是乡村化的城市。走在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招摇的现代建筑,几百年以前的古堡或教堂几度维修之后,仍能看到旧时的模样。路两旁独门独栋的别墅样式十分古老,门前花园里鲜花长开不败,空气里飘散着泥土和植物的芳香。
乡村,已成为英国人的灵魂和血脉。英国人觉得,英格兰的乡村,以某种方式表现了这个国家的所有的“高贵”和“永恒”。英国人更喜欢乡村及其文明的享受而非工业城市和全部产品,把乡村看作英国留给现代生活的遗产。
英国人开始思考英国乡村的存在意义,人们在乡间寻找英国的文化身份。当时的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爵士曾说:“对我来说,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这后来成为他最重要的名言之一,因为这说出了英国人的内心。
时至今日,英国王储查尔斯也十分热衷于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他身体力行,在多塞特郡庞德布瑞镇和格洛斯特郡海格洛夫村,20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从事推广有机农业、保护乡村风貌的实验。显然,不列颠人早已从人文社会意义上,意识到了城市的浮躁与喧嚣,乡村的安宁与稳定。如今,充满了田野气息的乡村风光依旧遍布英国各地,这在一个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又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国度,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再进一步说,如果你在伦敦,可以体验乡村的风光,市中心的几个大公园都称得上是具体而微的英国乡村。狄更斯笔下沉闷、肮脏的雾都早已不复存在,伦敦不再是乡村的对立面。乡村是奥运开幕的主题,乡村风光也是伦敦的主题之一。
开幕式提振民族精神
伦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城,历代国王和他们的御用建筑师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是不管是伦敦大火后的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还是乔治王时期的建筑师约翰·纳什,以及他们的追随者尼古拉·霍克斯莫尔、詹姆斯·吉布,他们都把目光放在了伦敦西区,谁也不肯抛给东区一个媚眼。如今的伦敦希望改变这种不平衡,利用奥运会的机会,把上世纪80年代被荒芜废弃的东区建设起来。于是,组委会果断地把伦敦碗安放到了东区。东方有鸟巢,西方有饭碗,奥林匹克史上从此留下一段佳话。
“不要害怕,这个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7月27日,全世界都与伦敦一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莎士比亚的这句经典对白响彻伦敦。以“奇妙之岛”作为主题,展示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而这个创意来自莎翁名剧《暴风雨》。总导演表示,展现这块曾被工业化进程污染但最终复兴的土地:“我们将纪念整个国家,这里有许许多多神奇的岛屿。”开幕式上,一口重达27吨、欧洲最大的钟悬挂在了主体育场的一端,并在开幕式开始时向全球敲响。出现在开幕式现场的这口钟,其体形令伦敦著名的大本钟都相形见绌,开幕式后它将会永久地安置于奥林匹克公园内,主办方希望伦敦奥运会能够影响一代人,并希望奥运会期间能够吸引大伦敦地区的孩子们更多参与奥运会活动,奥运会后能够吸引全世界更多的人来到伦敦观光旅游。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更直接的寓意,那就是英国政府还希望开幕式所表达的种种意境能鼓舞英国民众,让整个英国度过经济萧条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