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商洛市第四次党代会专题报道  »  辉煌五年

现代农业,正从园区走来

现代农业,正从园区走来

2016-12-09 16:25:1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农业产业园

  柞水农业产业园

  掌中商洛讯(柯岩 邵鹏)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规划引领、健全机制、集成技术、多元投入、培育模式、创新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10个,其中创建省级园区19个、认定市级园区34个、培育县级园区57个。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4.46亿元、利润2.71亿元,辐射带动农民14万人次,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33万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2%,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主战场。

试马6000亩白茶基地

  试马6000亩白茶基地

红豆杉基地

  红豆杉基地

  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特色园区。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明确到2020年发展省市级园区100个,确立了“分级发展、梯次推进、做精县级园区、做大市级园区、做强省级园区、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推进路径,确保建成一个园区,引领一项产业,打造一个样板,辐射一片区域,富裕一方百姓。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28.8万亩,占全市常用耕地总面积的14%。各类园区建成面积19.8万亩,分别占总规划面积、全市常用耕地总面积的69%、9%。从2011年起,我市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各县区和农业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由市级领导牵头包抓,推进园区建设。

粮食储备库

  粮食储备库

瓦房口镇金台村花卉基地

  瓦房口镇金台村花卉基地

  集成技术体系,增强发展活力。我市组建技术专家团,指导农业园区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力度,推广应用良种良方、增产增效技术和模式,实施农业机械化作业工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应用现代种、养、储藏等新机械、新设施,全面提高农业园区科技含量、装备水平和作业效率。开展科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步伐,建立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中心,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快科技转化和应用,注重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应用。太阳能光伏农业、荷兰香水百合、肉鸡熟食品、魔芋仿生食品加工等高科技、高收益项目相继落户园区。累计引进新品种406个、新技术227项,园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和实训基地,全市培育职业农民1994人。

香菇种植

  香菇种植

富水海鑫香菇生产加工基地_副本

  富水海鑫香菇生产加工基地

  拓展投入渠道,增强发展后劲。市政府设立了2000万元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对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扶持50万元,对提质增效园区奖补30万元。设立担保基金,落实市信贷担保公司为园区提供反担保,由邮储银行按1:5放大比例提供贷款。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引导投资园区建设。园区入驻龙头企业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主体投入园区资金占园区总投资的91%。全市农业园区建设投入33.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88亿元,撬动企业、工商、金融等社会资本注入30.8亿元。

磨石沟美丽乡村--欢乐农场

  丹凤磨石沟美丽乡村--欢乐农场

镇安油用牡丹产业园

  镇安油用牡丹产业园

  培育循环模式,促进三产融合。我市坚持生态循环理念,统筹资源环境承载,引导园区发展种养结合农业,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坚定走“节本降耗、产业互动、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效益提升”发展道路。全市农业园区从事种植业类、畜禽养殖类、综合类等主导产业开发数量分别达到63个、27个、20个,覆盖了从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条。商州佳骞、丹凤民乐等一批园区采用“畜、沼、菜、果、加、游”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交融循环、效益叠加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均衡优化,成为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的典型缩影。山阳漫川关等园区建成集种植、养殖、生产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拓展了农业功能,丰富了农业业态,满足了不同人群消费休闲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无公害九眼莲基地

  山阳无公害九眼莲基地

  创新运行机制,推进有序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园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体,我市以土地流转为纽带,实施“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推动分散农户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的发展之路。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和流转合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加速园区土地流转,全市园区已流转土地10.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9%,为现代农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引导园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园区综合效益,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分享到

  • 相关阅读
  • 依法治市谱新篇

      本报记者 张瑞  “六五”普法期间,全市各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围绕人民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新期待,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时间:12-09
  • 体育腾飞正当时

      体育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体育投入不断加大,体育场馆逐渐改善,全民健身如火如荼,竞技成绩全面提升。随着2016环秦岭赛与全国...

    时间:12-09
  • 美丽乡村建设的商南实践

      [记者手记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

    时间:12-0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报记者 余婷  高考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国家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通过省上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一项项优异的成绩,充分印证了市第三次...

    时间:12-09
  • 生态林业铸品牌

      本报记者 刘婷 通讯员 陈亮  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林业改革,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现有林业用地2404万亩,占国土面积...

    时间:12-09
  • 党建提升共奋进

      回顾过去五年间,我市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建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2012年,我市开展的“三联三问和三个基层”活动荣获陕西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2014年,山阳县“为民...

    时间:12-09
  • 天蓝水绿新生态 经济环保两相宜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国省约束性指标、环境质量、重点环保工作”三大目标,着力实施“治污碧水、降霾护蓝、农村清洁、生态修复”四大工程,不断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创...

    时间:12-09
  • 建设花园式发电厂

      本报记者 赵有良 刘婷  塔吊高耸蓝天挥动,水泥桩柱空中伸展,脚手架如钢管森林,焊机点燃绚丽焊花,挖掘推土机声轰鸣,重型卡车来往穿梭,上百辆工程机械紧张作业,千余名工人井然有序忙碌在各自岗位,在初冬...

    时间:12-09
  • 指尖“微阵地”党建“大舞台”

      “微信公众号”成为展示商洛党建的主阵地  打开微信二维码,只要扫描关注“商洛党建”公众号,就能及时了解全市党建工作了。为适应新媒体应用的需要,市委组织部积极把握“互联网+&r...

    时间:1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