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护人员
商洛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90年,2002年正式成立商洛市急救中心。拥有床位30张,护理人员2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护士 17名。科室实施特色服务,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服务理念落实到生命的抢救过程之中。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室,也是商洛240万父老乡亲的生命绿色通道。
时刻准备着
哪里需要 我们就往那里去
急救中心肩负着商洛六县一区父老乡亲的生命安全。在保证急救工作的正常进行下,积极参加市上各种大型活动急救保障工作,如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商洛自行车公开赛,各类消防、公路、公安交警系统急救演练及全市反恐演练,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院前护士胡雪梅、吕阳在参加全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演练时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密闭的防护面具,拖着笨重的胶鞋,反复练习全身衣服湿透,甚至连大小便都成难题,但他们依然微笑面对。大家深知,这就是使命和神圣职责,哪里需要,就应该往那里去。
危急时刻 始终与你在一起
院前的护士工作环境特殊,随机性与危险性时刻存在着。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暴雨风雪,泥泞崎岖的山路上都有她们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的身影。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凌晨,312国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中巴车坠入山沟,10余人受伤。接到命令后,他们不顾严寒,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那血流成河的场面和一声声的呼喊刺痛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有一位母亲身受重伤,躺在雪地里,用双手紧紧的护着自己2岁多的儿子,很无力的说着:"快救救我的孩子吧!",在众人的帮助下,他们迅速将母子抬上救护车,冒着路面湿滑的危险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转运到医院。危难时刻我们全力抢救着一个个伤员,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这就是院前急救,生命的保护神!
认真学习增强技能
培训学习 争做业务标兵
科室人员结构年轻化,对病人病情观察经验不足,与病人沟通交流技巧欠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基础薄弱。针对这些情况,急诊科开展每月定期培训学习,不再固定让带教一人培训。将培训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绩效相结合。根据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特点和护理人员掌握要点的多少来选定培训人员。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实行急诊科内部轮转学习,院前急救护士每人三个月到院内进行轮转学习熟悉并掌握急诊急救工作流程及抢救仪器的使用;选派急诊科护士去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接收其他科室如内三科、神内科、内二科护理人员来急诊科学习;派护理人员外出参加全省急救技术培训班,承担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培训工作;急救中心团队代表全市参加了全省"急救技能大比武",获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2014年急救中心被评为全省应急示范点;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每位护士都与急诊科一起成长。
关怀患者
优质护理,体现人文关怀
在急诊科,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大家能做的就是用爱心与耐心去让每一位病员放心,只要有百分这一的希望,都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2014年4月丹凤商山敬老院院长徐升莲老伴刘都喜因病住在急诊科的几个月里,每天护士和家属一起给翻身拍背、输液、晨晚间护理,护士们和徐院长一起像家人一样细心照料患者。看到患者一天比一天好转的时候,护理人员开心的和家属一起互相打气,鼓励。在得知老人马上要过生日的时候,科主任和护士长代表科室给老人买了生日蛋糕和鲜花。最后,老人在急诊科安详的渡过了余生......
急诊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宗旨,对无亲人、无资金、无身份证明的"三无人员",做到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办入院手续及交费,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保证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仅2014年全年共收治"三无"病人16人,最长的在急诊科救治3个月,病人所有的饮食起居、检查、护理都由护士全程陪同负责。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的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以更完善的救治体系,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