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加速聚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核桃、马铃薯、设施蔬菜、中药材等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猪、板栗、茶叶、烤烟等区域特色产业,建成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园7个,建设马铃薯基地60万亩,发展设施蔬菜7000亩、烤烟12万亩、中药材10万亩,新发展核桃、板栗基地30万亩,建设冷水鱼和大鲵驯养繁殖基地20个,新建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100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万吨、6万吨和1700吨。
三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引进省内外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市内龙头企业整合重组,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10个、国家级1个。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积极开展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创建工作,年内认证“三品”15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5个。
四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深入开展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丹治”二期首批19条小流域建设任务,新修加固堤防2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7座,治理水土流失800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7万亩,修建“四田”4.5万亩,改造提高3万亩,增加灌溉面积2.5万亩。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解决20万人饮水困难。持续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土地3.3万亩。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启动建设气象数据楼,多普勒天气雷达投入使用。
五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按照中省扶贫标准确定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范围和对象,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启动建设72个新农村和35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立产业扶贫示范村30个,实现6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两型社会建设水平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坚决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价体系,突出抓好小岭铁矿区、黄龙钼矿区、中村钒矿区、商南县钒业开发小区和商丹园区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严禁超标排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各县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上半年污水处理厂必须正常运行。抓好各县垃圾处理厂和镇办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延伸到村。加强烟煤禁烧工作,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
二是继续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暂行办法,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年内淘汰所有机立窑水泥生产线。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鼓励使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逐步改造现有城市耗能灯具,新上亮化工程一律采用节能灯,全面提升城市节能水平。
三是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农村环保重点村建设试点,完成商南、镇安、柞水省级生态县创建任务。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城市和城周绿化工作,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0万亩,千里绿色长廊25.6万亩,义务植树800万株,千河固堤绿化1000公里。加强丹江源头生态保护,切实抓好河道采砂管理,加快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展重点矿区地质环境恢复和尾矿库专项整治。
四是进一步加大资源节约力度。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完善节约用水激励政策,万元GDP水耗下降5%。把尾矿综合利用作为矿产项目准入的前置条件,提高矿产资源循环开发和节约利用水平。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和“空心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