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总认为外国教练有什么了不起。你能带的,我也能带。”陈小东说,自己也曾是这么想的,“但出来以后你才发现,外国教练有很多东西,远远超出了中国的想象。”
他以体能教练和心理医生为例:“过去,从94年足球职业化,一直差不多到1999年,国内都没有体能教练;而国外一个俱乐部的体能教练,至少有2-3个。包括现在,中超中甲球队的体能教练基本都是国外引进的。这说明,中国的体能教练,根本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另外,像国外俱乐部基本都有心理医生。而我们一提起心理医生,第一反应就是精神有问题才去看心理医生,从一开始就抵触。”
“巴西教练训练质量高、总是鼓励我们。”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队员都说,虽然现在每天的有球训练只有1个半小时,但感觉强度很大。当队员们发挥不好时,教练会像小孩般赌气,表示他生气了。队员们也不好意思,连连用葡语讨饶:“对不起、对不起。”
全巴西的教练班子也会给球队带来不适应,首当其冲的就是队员的加练问题。主教练托尼认为,球队所有的训练计划都是由主教练和体能教练协商后完成的,每天训练的量达到多少,都是事先规划好的。如果球员擅自加练,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但陈小东坚持,中国人和巴西人的身体构造不一样,如果只是靠每天一个半小时的训练,队员们很难有进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一度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以各退一步告终:在教练同意的情况下,队员可以适度加练。
如今这支精英女足来巴西差不多一个月了。主教练托尼评价,队员们的进步很大:“最开始,她们只能完成每天训练任务的80%左右,而现在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了。”
生活:每天补习文化课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虽
说是留洋踢球,但队员们的生活更接近于留学。每天上午,她们会先上一节葡语课,然后才去训练,而下午则是文化课的补习,包括科学、地理、历史等课程。领队丁丁规定队员们每天必须背20个葡语单词才能睡觉。现在,队员们已经能在训练中听懂简单的足球术语,也可以大方地和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打招呼问候了。
女队员们说,最开始男生看到她们,都会绕着走。后来熟了,女生质问原因,男生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拜托,我们都半年没见过女人了,你们一来来十几个,吓死了。”
队伍里鼓励男女孩正常交往。男生来了一年,葡语都很溜,平时训练和日常生活中都会承担起给女生当翻译的任务。每周末,俱乐部会安排班车,男队员会带着女队员去市区里的超市里逛街、采购一些生活用品。晚上,男生会拿出看家本领烧菜,可乐鸡翅、小炒土豆丝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惹得女生直呼“男神”。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体现在球场上。男队员去踢比赛,女孩没事也会跟过去看,一声声尖叫愣是像极了“花痴”。有女生助威,男生也更来劲,赛后他们不仅手拉手向看台上的女生致意,还激动地耍酷玩了一把扔球衣——只不过由于球衣“太臭”,又被女生扔回了场地。
前途:面临优胜劣汰的竞争 将转战美国
巴西只是这批女孩足球留洋生涯的驿站。六个月以后,她们将转战美国,在那里度过两年半的时光。届时,她们会在美国的中学里接受更系统的训练。
“我们第一次办美国签证,全部被拒了。”美国签证需要每个人单独面签,队员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没有经历过面签这样的场面,表现得都非常紧张,“签证官甚至连材料都没有看,就全部给拒了。”后来,他们不得不从美国专门请了一个老师,教这些孩子如何应对面签,事情拖了4个月才得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