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档”:青岛、成都、包头
申办形势:有足球传统,但实力今不如昔
剩下三座城市,申办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青岛是一座拥有足球传统的城市,国内不少知名的青少年赛事都在青岛进行,但青岛的城市规模在竞争对手中并不突出。成都也是一座大城市,四川足球也曾是中国西部职业足球的翘楚,但四川足球没落多年,也很少举办过国字号赛事。包头更是如此,既无足球传统,只是举办过一两场国足热身赛就提出申办国足世预赛主场,胜算的可能性不大。
之所以把这三座城市放在第三档,还与他们意向申办的场次有关,包头和青岛申办的是国足第一个主场赛事,且不说与“实力”强大的西安相比,就连与同样申办首个主场赛事的大连、沈阳、深圳相比,他们胜算的机会也不大。成都申办了国足最后一个主场,我们只能说重在参与了,因为成都的对手有北京、西安、武汉和南京,成都的机会太渺茫了。
四个主场为何西安都要申办
西安攻略:有进有退,申办重点仍是首个主场
一周前,省足协负责人向华商报记者透露,在我省体育局向中国足协提交的申办报告中,意向申办的是今年9月3日国足与中国香港队的首个主场比赛,而在中国足协公布的申办意向中,西安却对国足的4个主场全部提出了申办意向。其实,这是西安申办的一种策略,因为中国足协不可能将4个主场全部安排在一座城市进行,对国足4个主场全部提出申办意愿,如此“霸气”的申办,是西安一种有进有退的申办策略,重点还是申办国足首个主场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