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冠成本被无限加大?
一位常年为国内俱乐部运作内外援的国际足联持证经纪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大概在一个赛季之前,国安、舜天、泰达等老牌球会外援的平均身价只有300万美元上下,可是今年,随着重磅外援纷至沓来,中超的外援身价成倍提高,而随之被拉高的还有外援们的薪酬涨幅。登巴巴在英超、土超的年薪只有三四百万欧元,但申花却开出了700万欧元的价码,“中超联赛下半赛季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变成了第一集团三四支球队间的小范围PK,恒大用自己的钱壮大实力本无可厚非,可是在恒大称霸国内足坛的这几年时间里,中超诸旅的投入力度总体上却呈几何级增长。恒大带动中国转会市场价码的水涨船高,大幅提升了投资人的投入成本,烧钱似乎在无休止加剧。这使得一些中小俱乐部早早放弃了争先的念想,而像国安这样持续稳定发展,并永争第一的老牌俱乐部,则愈发被动。”该人士说。
豪门斗狠性价比几多?
在过去的19轮中超角逐中,国安、恒大、上港、鲁能交替登顶积分榜,换言之,4支处于第一集团的球队都有机会染指本赛季中超联赛冠军,于是他们在这个夏天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升级外援,即便在投入方面向来谨慎的国安,能够以超过400万美元的价格引进克莱伯也是非常罕见,而恒大、上港、鲁能的新外援都堪称重量级。可是这些强援的到来却不可避免地造成诸旅的资源浪费,比如申花年初斥资近千万欧元引来的苏祖、恩里克半年不到就被西索科、登巴巴挤走,而恒大花了1150万欧元,却买来一个病号阿兰,待到后者接近伤愈,却不得不因为更大牌罗比尼奥的到来而面临委身中超预备队联赛。
如果没有罗比尼奥、保利尼奥、吉安、登巴巴,中超的竞争够不够精彩?或者说,中超除了外援、教练名头够得上“超级”格儿,那么其他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接受北青报采访时,有经纪人和国内教练员都在为中超被一片浮华表象所蒙蔽而忧心忡忡,一位曾经在中超执教的本土教练这样说,“国内职业联赛发展初段,类似申花瓦洛佳、宏远阿曼杜、国安冈波斯、万达伊黑等外援也能为年轻的中国职业足球注入活力,那时联赛竞争也韵味十足。可联赛不该仅仅依托于外援撑场面。”另有经纪人表示,“现在大牌外援接到来自中国俱乐部邀请,就坐地起价,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联赛的悲哀,外援把钱捞走,本土球员缺乏发展空间,超级外援与日俱增似乎并不能提高我们联赛竞争的性价比,我们的投资人钱多,却不该人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