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扩军时机成熟吗
中国足协10多年前将国内顶级职业联赛由甲级加强到超级,其中一个重要的初衷便是,希望通过职业化程度更高、管理更规范、人员结构更合理的优质职业联赛,为国字号球队打造出一块完善的人才输送平台,有着“中超之父”美誉的前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郎效农老先生在深度探究国际职业足球发展规律后曾发出“联赛强、国家队则强”的感叹,而这实际也是许多足球发达国家构建其国字号球队所遵循的通律。
从体奥动力以80亿元价格买断未来5个赛季中超媒体版权及恒大逼近二次登顶亚冠的事实来看,国内职业联赛在经历超过20年的摸索后,的确在向积极方向前行,但相比之下,俱乐部围绕其一线职业队教练、球员投入的增幅却远远高于联赛竞技水平提升幅度,也难怪当国脚们第一次踏上拥有空调冷却系统的多哈阿尔萨德球场后,有随行记者喃喃道,“中超俱乐部老板也不差钱,如果把引进小罗、斯科拉里和其他超级强援的钱分出一部分用于改善俱乐部自己的训练、比赛环境,那样不更有益于提升中超形象吗?”
对于中超联赛版权卖出天价,已经有不少业内外人士指出,当职业俱乐部投资人的巨额投资还带有明显急功近利色彩的时候,谁又能保证那些在中超找寻商机的企业,没有同样的投机心理?“中超具备扩军的基础吗?或者说,中超扩军的时机成熟了吗?”这是很多足球人发出的共同疑问。
国足兵败拷问联赛浮夸
国足不敌卡塔尔队之后,主教练佩兰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些球员在国家队的表现不及在俱乐部时出色”,语气虽有些含蓄,但敏感的记者很快察觉到,法国人对可能存在的部分国脚出工不出力已然心存不满,他们于是反唇相讥,“人是你主帅选的、战术打法你定的、训练计划你拍的板,输球就拿球员说事,您这叫逃避责任。”
关于佩兰的用人用兵正误与否,外行人评价有失客观,但一周前还在亚冠半决赛有如生龙活虎的郑龙、当选全场最佳的队长郑智为何在昨天国足比赛中碌碌无为?为什么在国足最危险的时候,没有哪个队员勇敢站出来挽狂澜于既倒?对球员意志品质或者拼劲怀疑并不可取,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代表国足出场的国脚们回国后一周就将投入到俱乐部赛事之中,或是为中超、亚冠登顶,或是为保级、锁定亚冠入场券而放手一搏,正如国奥队主帅傅博在率队战平埃及队后说的,“在球员使用上,我们也会考虑职业俱乐部的用人需求。”国奥队如此,那么国家队的球员是不是也要为俱乐部比赛“战略保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