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丹凤借力东西协作提升医疗水平

2022-11-1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讯 (通讯员 张 康)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从南京到丹凤,相距上千公里,却因东西部协作而结缘。今年以来,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市雨花医院6名“组团式”帮扶医疗专家入驻丹凤县人民医院,以“组团式”的医疗帮扶,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理念“带着泥土”移栽到丹凤,为丹凤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丹凤县人民医院尚未完成卒中中心建设情况,帮扶团队队长、南京市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技师高应东完善院前急救网络,筛查卒中高危患者,畅通救治绿色通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制定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流程和规范化评估制度,因地制宜建立起适合丹凤县人民医院卒中患者救治流程。为提升县医院卒中中心人员技术水平,帮扶团队神经内科专家以“师带徒”的方式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同时选拔年轻骨干医生和护士轮流前往南京市第一医院国家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进修学习。截至目前,在帮扶团队的带领下,县人民医院开展脊柱微创手术12例、关节微创手术5例、左乳癌改良根治术1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例、胃癌根治术3例,有效提高了全县医疗服务水平,群众对丹凤县医疗服务水平信任度大幅增加,以往患者一点小毛病就往商洛市、西安跑的现象明显减少。

  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隋吉生针对骨科没有专业特色的问题,成立以脊柱关节外科为主、以脊柱关节微创为特色的骨三科。通过技术帮带,他把南京医院管理上的经验直接复制到丹凤县,把专科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传授过来,带动科室人员技能的提升,真正达到帮扶的效果。他还积极筹措1万多元医疗物资捐赠给县人民医院,从软件到硬件全方位建立两院协作关系。现在骨三科已常规开展脊柱关节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并且腰腿痛、颈肩痛、运动关节损伤的微创治疗成为专业特色。

  通过6名帮扶专家分别与本院医生“结对子”,县人民医院先后派出17人次至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帮扶专家还采取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开展骨干医师培训,目前共举办讲座36次,培训300多人。

  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吕进在接诊竹林关镇危重外伤患者时,患者已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对患者进行全麻插管后,快速上台,进腹、清理腹腔内积血,发现脾上极完全性断裂,及时进行了脾脏切除术,消除了病痛,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帮扶专家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梦怡副主任医师的到来,实现了县医院静脉溶栓的“零突破”,她还经常对居民开展健康宣教,告诉他们预防卒中要“治未病”,从根本上做到对卒中的防控。

  在医疗专家的帮助下,县人民医院先后制定修订了多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对肿瘤等重症的及时规范诊治,一些曾经“不敢做”的手术落地丹凤。截至目前,帮扶专家在门诊接诊800多人次,为70多人次进行会诊,进行疑难病例讨论50多人次,义诊受益群众1400多人,教学查房26次,手术示教60多次。

  • 相关阅读
  • “大数据”助力正风反腐

      本报讯 (丹纪宣)“经过大数据对比,发现你单位存在对患者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和超标准收费等违规问题,现要求限期整改。”日前,丹凤县纪委监委向县内一家医疗机构发出提醒。这是他们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

    时间:11-21
  • 桃园社区建设秦岭山水乡村

      本报讯 (通讯员 陈 冬 胡锐昭)丹凤县商镇桃园社区强化措施,做深做实“强基础、美颜值、兴产业、树新风”四大板块,扮靓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强基础有“深度”。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全域污...

    时间:11-21
  • 丹凤“回炉”教育百余名干部

      本报讯 (通讯员 刘龙建)日前,在马炉党性教育基地,为期5天的全县第二期“干净干事、追求卓越”干部“回炉”教育培训班圆满收官,62名“问题”干部经考核考试顺利结业。至此,丹凤...

    时间:11-19
  • 对口帮扶显真情

      本报记者 邓晓红 通讯员 王成华  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徐梦怡走进村镇上门问诊  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隋吉生详细询问患者术后的感受  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吕进带领科室成员教学查房  ...

    时间:11-18
  • 丹凤举行道德模范发布暨颁奖仪式

      本报讯 (通讯员 樊利仁 张 鹏)11月10日,丹凤县举行第六届道德模范发布暨颁奖仪式。市政协副主席、丹凤县委书记徐秀全出席活动并讲话。  颁奖仪式上,与会领导为杨青山、周鹏等10名道德模范颁奖,为郭建平、程...

    时间:11-18
  • 丹凤稳步推进“千名干部招商引资”行动

      本报讯 (通讯员 陈波)今年以来,丹凤县以“千名干部招商引资”为抓手,千方百计谋项目、多措并举抓落地,通过“四抓四促”推动千名干部招商引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抓制度创...

    时间:11-18
  • 从二郎庙到梅庄

      袁石军  在群山之间蜿蜒前行的武关河  丹菇食用菌产业基地  武关河下游第一村——二郎庙  三年前的深秋,收到李育善老师亲笔签名的《走过丹江》,受宠若惊之余,滋生出一丝野心:何时也能东施...

    时间:11-17
  • 把故乡背在背上行走

      本报记者 吕丽霞 侯 彬  在老家,和父亲在一起。  2018年8月,陈仓长篇四书《后土寺》《预言家》《地下三尺》《醒神》在上海书展中举行首发式。  作家陈仓  11月11日,初冬的寒风吹到了丹凤县庾岭镇塔尔...

    时间:11-17
  • 丹凤着力推动“双百”行动见实效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思凡)丹凤县对标对表“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指标要求,采取精准举措,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丹凤县组织4307名...

    时间:1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