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对口帮扶显真情

2022-11-1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邓晓红 通讯员 王成华

  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徐梦怡走进村镇上门问诊

  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隋吉生详细询问患者术后的感受

  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吕进带领科室成员教学查房

  近日,丹凤县竹林关镇一位脾脏破裂患者出院,出院前他的家属专门找到丹凤县普外科主任、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吕进,连声道谢:“幸亏有你,救了我儿子一命!衷心感谢南京第一医院的专家!”

  原来,10月20日18时许,这位患者受了很重的外伤,剧烈腹痛,已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吕进得知后急速赶往病区,在第一时间探明病情,对患者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在医护人员的紧密协作下,患者被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这样的事情,在丹凤县医院不是个例。自从今年6月份以来,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市雨花医院团队帮扶丹凤县医院的6名专家进驻丹凤县医院进行对口帮扶,他们无私奉献、尽心尽责,充分发挥江苏优质医疗资源优势,为丹凤县医院带来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全力守护百姓健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专家团一到丹凤县医院,就对医院进行全面了解与深入调查,根据医院现状进行分工,由医疗队队长高应东担任院长,其他几名专家分别任神经内科、骨三科、普外科等科室负责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科主任及护士长竞聘方案、外出进修人员管理办法以及院长行政查房制度等。目前,护士长竞聘工作已进入公示阶段。

  卒中中心建设是国内基层医院重要的医疗任务和指标之一。目前陕西省70%的县医院已经完成初级卒中中心建设并被成功授牌,而丹凤县医院卒中中心尚在建设之中。针对这一情况,帮扶团队队长高应东召集急诊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9个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卒中中心建设协调会,从完善院前急救网络、筛查卒中高危患者,到畅通救治绿色通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及制定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流程和规范化评估制度等方面,因地制宜建立起适合丹凤县医院卒中患者救治流程。

  提升医疗救治水平

  经过深入了解,医疗专家队在丹凤给他们自己定下了目标,要打造重点专科,提升薄弱专科,在他们的推动下,争取在2025年,使丹凤县医院达到强二甲医院水平,使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内得以解决。

  到岗后,南京这些专家被确定为5个科室的负责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主刀技术难度大的手术,同时举办讲座、开展教学查房和手术示教等活动,向科室的医生传授经验,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

  隋吉生是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他看到当地县医院骨科没有专业特色,向丹凤医院建议成立以脊柱关节外科为主、以脊柱关节微创为特色的骨三科。科室成立后,隋吉生带领大家开展难度较大、专业性强的椎间孔镜和关节镜手术,已开展了17台这样的手术。如今,丹凤县医院骨三科已常规开展脊柱关节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并以腰腿痛、颈肩痛、运动关节损伤的微创治疗为专业特色。

  丹凤县医院之前只有康复科门诊,不能满足患者康复的需求,医疗团队中的马骏积极制定后期发展规划,向医院申报康复治疗设备,成立康复科,与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多次联合查房,给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医疗队成员吕进是负责普外科的工作,他到医院以后,不到半年时间,开展了5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等高难度的手术,在他的带领与指导下,科室医生技术得到提升,也敢于向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挑战。

  建设优质人才队伍

  “医院缺乏的是人才,尤其是年轻的医生。”这是医疗团队成员到丹凤县医院以后最深切的感受。

  “我们到丹凤来帮扶,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医院的医生掌握先进的技术,提升医疗水平,从而造福一方。”医疗团队队长高应东说。在他的安排下,每一个专家都带了1到2名学生,签订“师带徒”协议,由南京专家带着自己的徒弟问诊、手术、查房,每个月听取徒弟工作汇报,3到6个月后对徒弟的业务工作进行考核。

  同时,团队将丹凤县医院12名年轻的医护人员分别派往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等医院进行进修,通过3个月到1年的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

  下一步,医院还将派新竞聘的护士长、临床科室主任到南京进行轮训,开阔思维,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南京来的老师们,给我们医院带来了新风,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新知识,医院以前一些不敢尝试的大手术,现在一些医生都能做了,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也让我们工作更加认真、仔细,更有工作激情。”谈起近半年的变化,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淡琳深有体会地说。

  • 相关阅读
  • “大数据”助力正风反腐

      本报讯 (丹纪宣)“经过大数据对比,发现你单位存在对患者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和超标准收费等违规问题,现要求限期整改。”日前,丹凤县纪委监委向县内一家医疗机构发出提醒。这是他们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

    时间:11-21
  • 桃园社区建设秦岭山水乡村

      本报讯 (通讯员 陈 冬 胡锐昭)丹凤县商镇桃园社区强化措施,做深做实“强基础、美颜值、兴产业、树新风”四大板块,扮靓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强基础有“深度”。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全域污...

    时间:11-21
  • 丹凤“回炉”教育百余名干部

      本报讯 (通讯员 刘龙建)日前,在马炉党性教育基地,为期5天的全县第二期“干净干事、追求卓越”干部“回炉”教育培训班圆满收官,62名“问题”干部经考核考试顺利结业。至此,丹凤...

    时间:11-19
  • 丹凤借力东西协作提升医疗水平

      本报讯 (通讯员 张 康)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从南京到丹凤,相距上千公里,却因东西部协作而结缘。今年以来,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市雨花医院6名“组团式”帮扶医疗专家入驻丹...

    时间:11-18
  • 丹凤举行道德模范发布暨颁奖仪式

      本报讯 (通讯员 樊利仁 张 鹏)11月10日,丹凤县举行第六届道德模范发布暨颁奖仪式。市政协副主席、丹凤县委书记徐秀全出席活动并讲话。  颁奖仪式上,与会领导为杨青山、周鹏等10名道德模范颁奖,为郭建平、程...

    时间:11-18
  • 丹凤稳步推进“千名干部招商引资”行动

      本报讯 (通讯员 陈波)今年以来,丹凤县以“千名干部招商引资”为抓手,千方百计谋项目、多措并举抓落地,通过“四抓四促”推动千名干部招商引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抓制度创...

    时间:11-18
  • 从二郎庙到梅庄

      袁石军  在群山之间蜿蜒前行的武关河  丹菇食用菌产业基地  武关河下游第一村——二郎庙  三年前的深秋,收到李育善老师亲笔签名的《走过丹江》,受宠若惊之余,滋生出一丝野心:何时也能东施...

    时间:11-17
  • 把故乡背在背上行走

      本报记者 吕丽霞 侯 彬  在老家,和父亲在一起。  2018年8月,陈仓长篇四书《后土寺》《预言家》《地下三尺》《醒神》在上海书展中举行首发式。  作家陈仓  11月11日,初冬的寒风吹到了丹凤县庾岭镇塔尔...

    时间:11-17
  • 丹凤着力推动“双百”行动见实效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思凡)丹凤县对标对表“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指标要求,采取精准举措,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丹凤县组织4307名...

    时间:1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