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时方晴
天麻三产融合示范园
天麻零代种子播前整地
近日,笔者走进秦岭腹地的丹凤县峦庄镇天麻三产融合示范园内,智能方舱的玻璃幕墙在初夏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在田垄间正有序推进天麻零代种子的播种工作。作为全国首个“林药共生+三产联动”生态循环体系的实践标杆,这里以“全链融合、生态富民”为核心,正以科技与生态为双翼,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品牌化跃升。
科技赋能破瓶颈
步入园区,猕猴桃藤蔓攀架成荫,其下整齐排列的木耳菌棒已萌发菌丝。林间空地上,80多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天麻零代种子播前整地。采用花粉种植技术,工人精准翻土、覆膜、布菌,确保土壤湿度与菌种分布均匀。
“传统天麻种植依赖野生菌种,成活率不足70%,如今通过良种选育和智能管控,菌种成活率稳定在98%以上。”园区技术负责人李建民说。
近年来,该园区通过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及徐锦堂技术团队,成功选育出“蟒岭红”等6个抗病性强、产量提升40%的新品种,并发布菌种工厂化生产、林药共生栽培等4项省级技术标准,彻底破解菌种退化难题。目前,园区亩均产能较传统种植翻两番,关键技术普及率达95%。
庭院种植拓门路
在千家万户的庭院中,6万箱筐栽天麻示范带与24万箱立体智能方舱同步发力,实现“随时种、随时采、随时食”的循环高效种植模式。
农户王桂英算了一笔账:“以前种1亩玉米挣千把块,现在院子里种天麻,不上坡还能挣得多!”
目前,全县天麻种植面积达1400万平方米,年产鲜麻5万吨,户均增收5.2万元。园区累计向56个村集体经济分红1357万元,辐射9个省118个县的20多万农户。
全链融合拓市场
从田间到餐桌,天麻产业的增值链条不断延伸。在永福工贸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天麻预制菜、冻干粉、蜜饯等15款深加工产品源源不断下线,附加值提升300%。云溪里特色客栈与蟒岭乐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天麻研学游”“药膳体验”等特色项目创收逾千万元,获评省级农旅融合示范园。与此同时,园区建成1万平方米现代化交易中心,集成仓储物流、质量检测、溯源管理等功能,与同仁堂等20多家药企及亳州等6个中药材市场建立稳定产销联盟,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产业格局,天麻产销量占全国的10%。
产学研用深融合
据了解,丹凤县峦庄天麻三产融合示范园共分四期建设,一期建设集天麻菌种研发生产、示范种植、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二期新建集餐饮、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哆咪屋20套和2万立方米天麻智能培育方仓;三期建设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天麻交易市场;四期建设年产2000万袋天麻“两菌”生产线和年产500吨天麻蜜片、天麻预制菜、天麻挂面生产线,现已全部建成投产运营。项目聚焦“生态循环+科技驱动”,园区构建起“天麻种植—精深加工—康养旅居—数字农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年产2000万袋菌种、500吨预制菜的4条生产线高效运转;林药共生技术推广至1400万平方米种植基地,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效双赢。项目亩均投资150万元,达产后年产值达450万元,税收23万元,带动就业600人,成为商洛乃至全省三产融合的标杆案例。
盛夏将至,热浪中涌动着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峦庄镇正以天麻产业为媒,以“四链融合”为笔,以生态富民为墨,为陕西乃至全国三产融合发展贡献“峦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