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书章
种植大户周中启在为天麻进行人工授粉
“这个时节正是天麻授粉的关键期,在把握好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工作做得越精细,天麻育种就越好,产出就越高。”5月15日,蒙蒙细雨里,在丹凤县土门镇龙王庙村囫院组,记者走进天麻种植大户周中启的天麻育种房里,只见他戴着头灯,右手捏着一个小小的竹签,左手轻拢天麻花,将花里细如面粉的花粉轻轻拨入另一朵天麻花里,这个微小的动作他要重复多次,直到将一枝天麻上的花全部授粉完结,又接着给另一枝天麻花授粉。最忙时,他和老伴两个人忙不过来,就请来亲戚和邻居帮忙,要赶在天麻最佳授粉期把人工授粉的活儿干完。
周中启中等个子,脸色清瘦,目光坚定,透着干练劲儿。从交谈中得知,他刚六十出头,曾长期担任村干部,是村里的天麻产业带头人。2015年5月,爱钻研的周中启到庾岭镇学习天麻种植技术,回家时购买了50多公斤的天麻种子,当年试种天麻1亩1200多窝。到2017年春,他请村里10多人帮忙挖天麻,看着地里白花花的天麻像洋芋一样滚了一地,周中启的心里乐开了花。第一次试种天麻,他收获了4000多公斤,卖了近7万元。尝到甜头的周中启,将900公斤单个重100克左右的小天麻留作种子,又种植了2亩天麻。就这样,周中启不断滚动式扩大天麻种植规模,稳步走上了致富路。
一人富了不算富,作为村干部的周中启,天麻试种成功后,就主动带领乡亲发展天麻产业致富,为村里有致富愿望的生活困难户提供天麻种子和管护技术。在他的带动下,陈正来、吕江军等10多户群众相继搞起了天麻产业,户均种植1.5亩以上、收入10多万元。同时,在周中启家天麻种植期和收获期,他还每天雇请村里务工群众5至10人,一个工期需要20多天,每天给每人100元左右劳务费,一年下来发放劳务费6万多元,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
“天麻开花后,主要工作就是做自花授粉,就是将一枝天麻的一朵花授粉给同枝上的另一朵天麻花,这工作很精细,要耐着性子做,几个人需要10来天时间才能完成。”周中启说,今年他种了5亩天麻,这次给天麻授粉结束后,他打算再种两三亩天麻,扩大种植规模。作为致富带头人,周中启除了天麻产业,他还种了2亩多苍术、2亩白及、10亩连翘,年收入10多万元。
天麻种植户徐正富说:“我家以前主要种苞谷和洋芋,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老周学种天麻,活儿轻松了,收入增加了,还是天麻产业适合我!”
“龙王庙村的自然环境很适宜天麻生长,加之有周中启这样的天麻产业带头人,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愿望更加高涨。今年,村里计划扩建天麻种植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天麻产业,让天麻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刘燕英说。
“这几年,随着镇域天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镇上在天麻种植的关键节点都会选派技术员上门指导,群众学会了科学管护,亩产比往年提高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很高。”土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干部张伟说,天麻产业初具规模,上门收购的外地药商也越来越多,龙王庙村的天麻因成色好、质量高越来越受到药商青睐,不少外地客商提前上门订货。
“龙王庙村的天麻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过去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在家门口缺乏产业支撑,近年来,村上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镇上也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收集提供药材收购信息和联系收购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天麻种植队伍,实现了稳定增收。截至目前,龙王庙村天麻种植面积200多亩,带动3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土门镇党委书记叶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