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梨园村:苞谷酿出“共富酒”

2025-05-29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记者 南 玺

  5月20日,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丹凤县武关镇梨园村的村集体酒厂已飘出醇厚的酒香。这个深藏于青山绿水间的小村落,正以传承百年的苞谷酒酿造技艺为墨,以创新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毫泼墨,将一瓶小酒酿成带动百姓增收、激活乡土文化的“金色钥匙”。

  2021年前,梨园村群众的增收途径以种植天麻为主,后来,由于天麻价格波动大,梨园村的产业发展陷入困局,缺乏支柱产业不仅让群众忧心忡忡,也让村党支部书记赵文斌和驻村第一书记刘聪心急如焚。经过调研后,赵文斌和刘聪发现当地有酿酒传统,大部分村民酿酒技艺精湛,但由于群众各自在家酿造,没有统一标准,品质参差不齐,加之储存条件落后,这一传统技艺并没有为群众带来理想的收益。于是,他们合计商议,在村上发展酿酒产业,既可以带动村民增收,又能将村上的苞谷酒发扬起来。

  说干就干,赵文斌和刘聪带领“两委”班子攻克了资金筹措、设备采购、工艺提升等难关,2022年10月,梨园村的集体经济酒厂建成投产。

  开始生产以后,作为负责人的赵文斌在选料、浸泡、蒸熟、泼水、摊晾、发酵、蒸馏出酒、酒精测试等流程,一点都不敢马虎。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专门到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西凤酒厂参观学习。

  回来后,他建议在酿制苞谷酒的过程中,引进先进设备,精准把控酒的品质,加上传统的工艺,苞谷酒的清亮度、口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以往村上大多数是农户分散酿酒,规模小,收益有限。村集体经济酒厂成立后,年均生产纯粮白酒约5吨,累计带动脱贫户就业50多人。”赵文斌介绍,为了使酒厂更好地发展,村上注册了“梨园·二两醉”的商标,请权威机构检测化验,确保苞谷酒的品质。

  说起酿酒,58岁的村民贺有长说,他从小跟着父辈们学习酿酒技术,技艺娴熟,从酒厂成立就一直在酒厂干活。“现在一天就能收入150元,以前是土里刨食,如今是酒里淘金!”贺有长笑着说。

  酒厂投产第一年就酿了5000多公斤的苞谷酒,投放到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这给了赵文斌很大的信心。

  “我们生产的酒以粮食为原料,麸曲为蔗化发酵剂,采用固态糖化发酵而成的蒸馏酒,既保留了传统古朴的酿酒技术,又保存了粮食的甘甜,从而保证了口感纯正。”赵文斌说,他们选用当地的优质玉米和山泉水,采用现代先进设备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酿出来的酒醇馥郁、口感绵柔。

  苞谷酒产业的崛起,不仅充盈了梨园村村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土文化的生命力。2024年1月武关镇产业振兴现场推进会暨“梨园·二两醉”纯粮酒开缸仪式在梨园村举行,使得村上的酒产业被更多人熟知。随着武关古城的开发改造,梨园村将乘“武关胜塞”东风,不断做大做强梨园村酿酒产业。

  如今,梨园村以世代相传的苞谷酒酿造技艺为纽带,采取“支部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链条,正在进一步拓展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还将以苞谷酒等为主要产品,打造一个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商业模式,为村庄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力,持续带动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稳定就业,不断把梨园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 相关阅读
  • 实干铺就振兴路 初心点亮梨园村

      本报记者 南 玺  2021年7月,刘聪第一次来到丹凤县武关镇梨园村的田间地头,他面对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考卷”——如何让这个小村庄走稳乡村振兴之路?从丹凤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到梨园村,这位&ldquo...

    时间:05-15
  • 中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宁夏

      中新网银川3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3月12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中粮(宁夏)葡萄种植项目碳普惠开发合作协议举行签约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采取市场化模式开发的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标志着...

    时间:03-12
  • 中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宁夏

      中新网银川3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3月12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中粮(宁夏)葡萄种植项目碳普惠开发合作协议举行签约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采取市场化模式开发的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标志着...

    时间:03-12
  • 中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宁夏

      中新网银川3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3月12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中粮(宁夏)葡萄种植项目碳普惠开发合作协议举行签约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采取市场化模式开发的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标志着...

    时间:03-12
  • 中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宁夏

      中新网银川3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3月12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中粮(宁夏)葡萄种植项目碳普惠开发合作协议举行签约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采取市场化模式开发的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标志着...

    时间:03-12
  • 中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宁夏

      中新网银川3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3月12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中粮(宁夏)葡萄种植项目碳普惠开发合作协议举行签约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采取市场化模式开发的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标志着...

    时间:03-12
  • 中国首个市场化模式开发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落地宁夏

      中新网银川3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3月12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中粮(宁夏)葡萄种植项目碳普惠开发合作协议举行签约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采取市场化模式开发的酿酒葡萄园种植碳普惠项目,标志着...

    时间:03-12
  • 粮食变酒需要几步?酿酒师:匠心缔造自然的醇香蜕变

    “粮食变酒需要几步?” 在安徽亳州,一口口古老的明清窖池静静伫立,这些深埋地下的老窖泥蕴藏着一代代酿酒人的匠心与技艺。酿酒师傅们轻轻揭开盖在窖池上的土盖,混合着陈年窖泥的一股独特香气扑鼻而来,仿佛时光的味道,...

    时间:11-15
  • 法国酿酒师:要在贺兰山酿出世界顶级葡萄酒

    新华社银川8月11日电(记者刘海、刘祯)尼古拉·格里马至今仍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站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青铜峡市的一座山顶上,茫茫戈壁滩尽收眼底,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抬头仰望,圆月当空,他不由感叹“在法国从来...

    时间:08-11
  • 法国酿酒师:要在贺兰山酿出世界顶级葡萄酒

      新华社银川8月11日电(记者刘海、刘祯)尼古拉·格里马至今仍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站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青铜峡市的一座山顶上,茫茫戈壁滩尽收眼底,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抬头仰望,圆月当空,他不由感叹“在法国...

    时间:08-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