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鑫
掩映在花海中的三里栈原乡民宿
盛夏6月,漫步在丹凤县龙驹寨街道资峪沟村的青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三里栈原乡民宿掩映在连片的百合花海中,在远处的秦岭山脉衬托中,显得更加宁静雅致。几名游客摆起了姿势,在花海中拍照。
三里栈原乡民宿位于丹凤县城以东3公里的资峪沟村,是依托商於古道驿站文化打造的精品民宿,自2024年7月运营以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月均入住率超60%,成为丹凤县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丹凤县立足“文旅活县”战略,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重点挖掘商於古道文化、四皓文化、红酒文化等特色资源,先后培育了棣花古镇、桃花谷、武关古寨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
三里栈原乡民宿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三里栈古时属商於古道上的民间客栈,在古代交通运输和通信不发达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信息传递和物资运输的重要作用,六百里商於古道上,丹凤县除了棣花、商镇四皓、桃花铺、武关四大官方驿站之外,还有许多埋没在历史烟云之下的民间驿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资峪沟的三里栈驿站,因距离龙驹古寨三公里而得名。
当时赶路的人马络绎不绝在此歇息,驴驮骤载、人挑肩负、驼铃声声、人声鼎沸,加之当地农户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制陶工艺,在此建了许多陶艺作坊,所以到处都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三里栈客栈生意兴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三里栈原乡民宿项目总投资850万元,在保留原有地方民居风貌的基础上,巧妙融入驿站文化元素。客房以“驿丞”“马帮”“陶坊”等命名,院内陈列着当地出土的陶器仿制品,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千年驿站的繁华盛景。
“目前,我们共有精品客房20间、床位36个。我们不仅提供住宿服务,更注重文化体验。”三里栈原乡民宿经理何冰冰告诉记者,他们开发了古道徒步、陶艺制作等特色项目,并与周边葡萄园、农家乐形成联动,推出“民宿+文化+农业”的复合型产品。这种创新模式成效显著。据统计,仅民宿开业后的前三个月,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土特产2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今年,暑期客房预订也是异常火爆,目前以暑期亲子游顾客群为主力军。
“我们一家5口是从西安来这里的,看到短视频里的百合花海还有民宿院落很美、很吸引人,没想到价格也很亲民,和普通酒店差不多,我们已经登记住宿了。”在民宿外的百合花丛中,来自西安的田女士和家人一边拍照留念,一边用短视频记录美好生活。
据了解,为促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丹凤县先后出台《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了“民宿管家”培训体系,已培育专业人才百余人。目前,丹凤县已形成“一核两带三区”的文旅发展格局。以商镇、龙驹寨街道为核心,沿312国道、丹江两岸布局特色民宿带,打造历史文化体验区、生态康养度假区、乡村休闲观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