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贺广宇 彭家让)7月8日,丹凤县人民法院对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进行强制执行,成功将47.65亩涉案土地交付4个村民小组,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10多年前,丹凤县商镇4个村民小组分别将30亩河滩地、17.65亩河滩地以北的老安地分别承包给3名村民。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土地交付标准和条件等产生分歧。随后,4个村民小组将3名村民诉至法院,该案件历经县、市、省三级法院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2024年4月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由3名村民将47.65亩土地平整后交还4个村民小组。但3人未履行生效判决,案件遂进入执行程序。
面对这起“涉众”执行案件,丹凤法院执行法官多次找被执行人谈话,从土地承包政策到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法官摆事实、讲法律,旨在力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但3名被执行人仍不积极配合,导致案件执行陷入僵局。为切实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不让胜诉权益“打白条”,丹凤法院精心部署,通过制定详尽的执行预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风险评估、现场分工、应急处置等环节,抽调24名执行干警联合商镇镇政府、公安、交警等部门组建5个执行工作小组开展强制执行。在执行现场,法官干警与镇村等多部门密切联动,拉起警戒线,有序疏散无关人员进入,有效控制现场秩序,为执行工作筑起安全屏障;执行人员面对土地上遗存的、妨碍交付的构筑物及杂物,在固定证据予以留存后,依法依规进行了有序拆除和彻底清理。
当天下午,历经数小时奋战,案件涉及的47.65亩土地全部交付给4个村民小组。该起案件的执结,不仅解开了4个村民小组老百姓10多年的心结,更让当事人的胜诉权益稳稳落地而获。丹凤法院通过善意执行与强制措施相结合、多部门协同联动等手段,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