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毕波波 张 帆)7月1日18时,洛南县三要镇北司村上北司组村民李俊民正在烟田劳作,忽然发现一条头部宽扁、四肢分明、灰褐色体表的动物正在“打盹”。“第一反应就是这好像是国家保护动物娃娃鱼。”李俊民随即联系邻居杨书有共同辨认,并第一时间上报村委会,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立即联系公安、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合力展开紧急救助行动。
洛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李林锋介绍,经现场勘验,这只大鲵头部扁平、尾似鲶鱼、嘴巴呈半圆形、前肢四指似人手,后肢五趾如人足、浑身光滑,为成年个体,体长56厘米、体重3.2公斤,鱼龄约30年,体态健康、爬行正常,体表无外伤痕迹。目前,这只大鲵已被送往专业收容点进行观察养护,待条件适宜时将放归野外。
“此次救助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群众日益增强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三要镇党委书记胡明表示。近年来,洛南县持续推进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目前,县域内栖息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1种,其中林麝、金貂、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大鲵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9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