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河畅了,出门心里亮堂。”近日,在洛南县四皓街道柴峪村,群众对来走村入户的纪检监察干部说。这是洛南县纪检监察机关以“点题监督”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作履职清单的生动实践。
群众的期盼处,便是监督的发力点。此前,四皓街道纪工委在入村走访时发现,柴峪村沿线老旧道路路况较差,群众对出行问题多有怨言。街道纪工委迅速上报后,将问题列入村级“一事一议”项目,街道办积极争取财政资金194万元,新建河堤200、桥梁8座,清理河道5公里,昔日“堵心路”变身“舒心道”,极大改善了柴峪村568户1875名村民出行条件。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民生项目申报难、审批慢等民生痛点,洛南县纪委监委整合镇(街道)纪工委、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和“廉勤监督员”力量,实行台账销号整改、风险预警纠治,联动县级部门、镇(街道)责任单位成立工作小组,集中力量推动村级工程项目提质增效,倒逼“实事急办、好事办好”,让民生项目不跑偏、不拖延。
聚焦“一领域一类事”“一镇(街道)一实事”,洛南县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全员入户走访、开门接访、重点约访等全面摸排群众的难点堵点痛点,建立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点题监督清单,推行“定事、定责、定时限、定效果”的“四定”工作法,构建起县级领导领题、纪委监委主推、职能部门主抓、镇村跟进工作格局。
接到残障人员出行安全,家属照料困难的诉求后,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迅速督办,推动县民政局、残联联动摸排,为16个镇(街道)1519名有需求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员免费配发定位手环,用科技为安全护航;针对残疾人就业难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场次728人,安置就业77人,推广助残“面对面”服务APP小程序,1165户残疾人家庭实现“信息无障碍、关爱零距离”。
“我们依托‘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对点题清单办理实行“一重点实事一责任领导一责任片区”动态包抓,建立办实事薄弱单位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蹲点监督、带件下沉、约谈提醒、发函督办等方式,推动各镇(街道)、部门聚力答好题,并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长效治理。”洛南县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唐亚萍介绍。
截至目前,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办成省级认定实事50件,涵盖饮水、出行、看病、办事、养老等民生领域,让群众从一件件实事中感受到监督的温度与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