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洛源镇深耕民生工程惠及群众
本报通讯员 张浩楠
初冬季节,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在洛南县洛源镇洛源街社区五组道路施工现场,压路机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这条路一直没有硬化,现在眼看着一天天变样,心里别提多暖和了!”村民张大姐站在工地旁,眼里满是期待。
这份洋溢在群众脸上的期盼与笑容,正是洛源镇深入开展“到群众中去”实践活动的温暖注脚。今年以来,该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洛惠渠宝贵传统,真正将这份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磅礴动力。
“咱们五组这条路,坑坑洼洼多少年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溅,出行实在不方便。”九月份,洛源街社区五组村民张大姐在镇村干部入户走访时的一句感慨,被郑重地记在了民情日记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洛源镇迅速将五组道路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成立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镇村干部全程驻守一线,协调解决施工难题,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看着昔日坑坑洼洼的路面逐渐变得平整结实,五组村民们也纷纷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有的协助清理碎石,有的为施工人员送上茶水。
“我们推动干部沉下去,就是为了听真话、察实情,把群众的期盼当作头等大事来办。”洛源镇党委书记陈炜深有感触地说。
在腰庄村、涧坪村、桃坪村,一系列民生工程已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腰庄村完成硬化的化鱼沟通组路,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顺畅;涧坪村十二组新建成的便民桥,将曾被河流阻隔的田地与家园紧密相连;桃坪村七组完成修缮的排洪渠,为村庄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映照着“到群众中去”的初心与坚守。一条条畅通的道路、一座座连心的桥梁、一道道坚固的防洪渠,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党和群众之间情感的纽带与信任的基石。它们承载着洛源镇干部沉甸甸的为民情怀,也点亮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心。
如今,行走在洛源镇的村落田间,路更宽了,心更近了,一幅干群同心、共建家园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份温暖与力量,将继续激励着洛源镇以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回应民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为民服务的脚步永不停歇,让幸福生活的篇章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