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商南茶农”劳务品牌成就业金名片

2025-08-14 08:00:03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近年来,商南县以“茶香绕秦岭,巧手富茶乡”为发展愿景,依托“中国名茶之乡”的产业优势,将29万亩茶园打造成为技能实训基地,让“商南茶农”劳务品牌在这片山水间生根发芽。如今,这一品牌已与漫山茶树共同茁壮成长,结出了助农增收的累累硕果,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创建之路。
  商南县将“商南茶农”劳务品牌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通过开展生态资源、文旅资源和茶产业发展空间“三个普查”,全面掌握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精准制定《商南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商南茶农”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品牌定位、阶段目标、部门职责及保障措施。建立定期推进机制,每月召开品牌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技术推广等关键问题,形成“谋划—推进—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品牌建设高效推进。
  商南县组织专人深入全县茶叶企业,全面收集用工需求,涵盖岗位数量、技能要求、薪资待遇、用工周期等信息,建立涵盖50家“商南茶农”协作企业的用工需求台账;同时,依托镇、村两级就业信息队伍,对返乡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进行“地毯式”摸排,详细记录人员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技能水平及培训需求,建立覆盖5万人的农村劳动力求职与培训意愿台账。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供需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实现“人岗精准对接”,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整合县内4家培训机构,根据全县茶叶公司的技能人才需求,科学设置培训专业,购置先进培训器材,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围绕茶叶种植、加工、茶艺等急需专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严格要求培训前必须签订安置协议,否则不予开班。目前,已经开展科管、采茶、制茶、销售、茶艺等各类培训6000多人次,为“商南茶农”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同时,建立专家援助机制,加强与茶叶公司的合作,定期邀请公司技师为学员授课,有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初次培训后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0%,切实提升茶农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商南县聚焦定向输出,稳定就业岗位。建立劳务(实训)基地6个,培育就业帮扶基地8家、茶叶合作社99家,为学员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渠道。每期培训学员结业后,安排专人负责“点对点”定向输送至用人单位就业。依托县内各人力资源公司、零工市场等平台,全方位做好商南茶农输前、输中、输后服务。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对新入职员工每月回访一次,对老员工每季度回访一次,并详细记录回访情况,建立跟踪服务台账。通过及时了解务工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已累计帮助解决195人次,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将“商南茶农”打造成全市知名劳务品牌,积极在省城乡劳动就业网、商洛日报等媒体上大力宣传推介,全面展示品牌特色和优势。通过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借助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投身茶产业,实现品牌效应与就业带动协同发展。
  为了让“商南茶农”品牌立得住、走得远,商南县下足了“绣花功夫”,制定《劳务品牌认定管理办法》,从技能资质、服务口碑到诚信记录,认定标准条条清晰;申报流程实行“村推荐、镇审核、县评定”,全程公示接受监督。对获评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品牌创建引领单位,分别配套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奖补,让茶企拿到“真金白银”。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经绩效评估存在违法违规经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者其他违规、违法行为的,将按规定取消“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称号,收回“劳务品牌”和“创建引领单位”牌匾,追溯奖补资金用途,让“金字招牌”永葆诚信本色。
  如今,“商南茶农”劳务品牌蓬勃发展,“商南茶农”队伍已成为秦岭深处的一道亮色,成为推动富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名片,有力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相关阅读
  • 商南发出“清凉之约”解锁夏日“避暑密码”

      本报讯 (通讯员 李 行)7月31日,一场跨越丹江的“文旅之约”在河南省南阳市热闹上演,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商南县人民政府主办,商南县文旅局等单位承办的“同饮丹江水共赴22℃的清凉之约”2025商南体旅康养推介会在这...

    时间:08-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