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潇 何昕 刘明
8月5日,走进位于商南县赵川镇的利滔兴川农业发展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蓝色养殖池映入眼帘,池水在增氧机的作用下翻涌出细密的气泡。工人提着装饲料的桶穿梭其间,捧起一把特制颗粒饲料放在料台上,顷刻间,平静的水面沸腾起来——成千上万只南美白对虾争相跃出,透明的虾须划过水面,发出细碎的“哗啦”声。
“现在是最关键的育肥期,每天要定时、定量来喂。”商南县利滔兴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章站在池边,捧起一把饲料说,“你看这颗粒大小都是根据虾的生长阶段特制的。”
几年前,王华章在四川成都参观观光农业项目时,第一次了解到“海鲜陆养”模式,感到特别好奇。“当时别人养虾,我在旁边看了半天,把怎么调水、怎么喂料等都一一记下来,想着我们本地还没有这个项目,正好可以学会技术在商南养殖。”说干就干,2023年5月,王华章投资200万元,建成养殖大棚3座、虾池36个、三级淡化池9个、净化循环设备6个,3个月后开始投产。
“家”安好了,怎样才能养好海虾?“这些虾苗都是从广东珠海空运过来的,到达基地后,要先在淡化池适应。”技术员王亮介绍,“我们每天定时注入本地淡水,用7至10天时间慢慢降低盐度,让虾苗逐步适应本地淡水环境。”为确保养殖成功,基地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电加温将水温恒定控制在25℃至30℃之间,并运用消毒、净化、增氧等技术精准调节水质。在饲料配比上,创新使用红糖、虾粉和氨基酸的科学配方,实现高密度、短周期的健康养殖。目前,基地内投放虾苗180万尾,已经养殖两个月,预计10月份可以捕捞。根据商南本地的气候条件,最佳养殖季节为4月至10月,每年可养殖两季,每季最多可产1万多公斤,每公斤市场价格在20至30元之间。
据了解,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周边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空白,更成为当地群众就业的新引擎。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已有8户农户参与经营分红,同时提供5个稳定就业岗位。“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年龄大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新技术。”正在喂料的前川社区居民施国全说。谈到工资,他脸上露出笑容:“现在一个月三四千元,在家门口能挣这么多,很知足了。”
“随着南美白对虾即将上市,我们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已准备就绪。”王华章信心满满地说,“公司计划逐步引领本地对虾养殖产业发展,让更多老乡参与进来,把‘海鲜陆养’打造成商南的特色产业;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虾—鱼’混养模式,利用南美白对虾池循环水养鱼,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是赵川镇落实县委、县政府‘一片叶、一条鱼、一桌膳、一域游’产业布局的具体举措,接下来,我们会围绕‘保生产、扩规模、创品牌’目标,通过足额落实政策支持、联系协调渔业专家、保障生产经营环境等举措,帮助辖区渔业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推动渔业产业提质增效。”赵川镇镇长苏渊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