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等领域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持续深化产改工作,开展职工(农民工)素能提升技术培训,推荐申报企业职工创新成果和创新项目,加强协作、强化政策护航,畅通产业工人就业“快车道”,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商南县稳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分批次组织一线职工和劳模工匠开展疗休养,在农业、工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推选出6名匠心典范和一线职工劳模,开展先进事迹专访,线上线下宣讲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筹措资金5.05万元走访慰问全县各级劳模。动员发放福利时,消费帮扶产品的采购金额达到当年慰问品金额的15%以上,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为职工办理“旅游年卡”,助力职工扩大消费。把资源和经费向基层倾斜,持续推动“职工书屋”“司机之家”等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持续做好职工之家APP会员入库转会、服务阵地采集上图和互助保障线上办理。依托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就业服务站,探索实践“零工驿站+工会驿站”模式,为新就业形态群体及零工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暖心服务。全力做好企业劳动用工“法律体检”、新业态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普法宣传、农民工欠薪等维权维稳工作。
商南县先后制定印发《“商南技工”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商南茶农”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推行10名科级干部包抓镇(街道)责任制,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建成覆盖5万人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185家企业用工需求台账,聚焦汽车制造、家政服务、生态康养等市内重点产业,动态分析岗位缺口,为靶向培训提供数据支撑。多方联动聚合力。建立“政企社”三方协同机制,定期组织企业、培训机构召开供需对接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形成“订单一培训一就业”全链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