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今年以来,商南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新途径,筑牢政策链、壮大产业链、创新价值链,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商南县成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健全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推进保障等机制,积极破解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四难”问题。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打造“秦岭泉茗”“秦岭冷泉鱼”等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10个,认证农产品基地26个、无公害产品29个。扎实推进“1+N”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工程,发展供港蔬菜种植3000亩,种植食用菌1亿袋;养殖经济鱼类480万尾。成功申报了清油河省级产业强镇、十里坪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力争在10月前建成试马、清油河冷水鱼产业园。制定生漆、油茶等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重点打造生漆、油茶、杜仲、连翘等四大产业,持续推进核桃、板栗等产业提质增效。突出漆树、核桃、板栗、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上半年,新建“商洛紫玉”红仁核桃420亩、嫁接“商洛紫玉”红仁核桃400亩,核桃改造提升2万亩,累计实施板栗改造提升2.5万亩,新发展中药材基地8800亩,抚育管护野生中药材1.2万亩,巩固清油河镇碾子沟村天麻等10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持续推广“两茶”模式,新建油茶基地6500亩、改造3500亩;新发展林下中药种植3600亩、林菌种植1400亩、林菜种植200亩,林下养殖林禽2.4万只、林畜1.2万头、林蜂3200箱,特种养殖500只。截至目前,谋划储备秦岭茶乡等VEP项目21个,积极开展生态产品认证,富水茶海公园、试马镇红庙村VEP核算价值29.9亿元,占全市VEP项目核算总值的49%,全县GEP核算价值189.82亿元。
商南县全力推动林业碳汇、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权益交易,开展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出境水水质等指标交易,深化生态横向补偿和环境损害司法赔偿,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转化通道。依托“中国天然氧吧”“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等品牌优势,推动气候资源与茶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开发“茶海观光+气候康养”特色线路,打造全国茶旅融合标杆项目。利用“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为金丝峡、后湾等景区提供精细化气候数据服务。出台《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茶叶贷款管理办法》,依托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和生态价值转化金融e站,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放绿色贷款6.98亿元,增长6.93%,全县绿色贷款余额4.43亿元,《“生态茶+文旅康”实现“一叶”到“一业”》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收录,总结典型案例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