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南玺
在商南县公安局,有这样一位民警:没有惊心动魄的抓捕现场,没有荡气回肠的破案传奇,他在方寸办公桌前默默坚守,以细致为笔、耐心为墨、责任为纸,为公安工作高效运转筑牢“后方堡垒”,他就是政工监督室民警余会民。从警19年以来,他始终以“螺丝钉”精神扎根岗位,把“办实事”的承诺融入每一份文件流转、每一次服务保障,用无声的奉献书写着基层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公安工作“勤务员”:琐碎里见初心
每天清晨,余会民的办公桌上总会堆满待处理的文件、报表和通知:文件流转需精准、数据统计要严谨、档案整理得规范、后勤保障得及时……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在他看来,都连着公安工作“神经末梢”,容不得半点马虎。
2021年3月,余会民从监所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调任政工室副主任,成为一名政工战线上的“新兵”。面对堆积的文件与统计报表,他虽感压力,却牢记“内勤无小事,事事连全局”,并暗下决心:“绝不能拖队伍后腿。”为尽快上手,他利用休息时间“啃”规章制度,把常用流程、关键数据记在笔记本上,页脚标注着疑问与请教心得;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追着老同事问到底。
政工室工作向来是工作量大、头绪多、对口部门多、突发任务多、材料总结多,且时效性强。余会民将压力化为动力,不言苦累,加班成常态。无特殊情况时,他每天最早到、最晚走,还善用碎片化时间梳理工作优先级,确保任务“不拖延”。
2024年底,县公安局年终总结需汇总全年案件数据、宣传材料与后勤台账,时间紧、任务重。余会民总是忙到深夜,逐份核对文件、逐项梳理数据,周末也驻守办公室。同事劝他歇一歇,他却说:“这些材料里装着大家一年的辛苦,不能耽误。”最终,余会民按时完成近百份台账汇总,数据零差错、材料无遗漏,为年终总结夯实基础。
除了日常的工作,余会民还主动承担起后勤保障的重任。他会提前了解一线民警的需求,冬天为巡逻民警准备暖手宝和热姜茶,夏天采购防暑药品和清凉饮品;民警的制服需要更换、办公用品出现损坏,只要找到他,他总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有余大哥在,我们办案更安心、工作更舒心。”提起他,同事们无不称赞。
政工室里“贴心人”:解民辅警之忧
在同事眼中,余会民更是“贴心人”。同事田某因系统信息不一致,警衔晋升受阻,他主动请教业务骨干,逐页核对数据,按期解决问题;民警冀某等3人“实物警号与系统警号不匹配”,存在执法隐患,他逐人核实,多次对接市局,最终完成更换,消除风险。
采访中,一位因公牺牲民警的家属红着眼眶回忆:2020年丈夫牺牲后,她对政策一无所知,前期手续办结后,余会民却主动来电,告知仍有一笔补偿款待申领。余会民不仅逐句解释政策,还积极协助其完善材料,让“迟来的温暖”落进她心里。
近3年来,每到民警职务晋升、警衔津贴兑现期,余会民总会提前一个月对接部门,再逐个打电话提醒,确保“不遗漏一人”。今年以来,他累计修改公安政治工作系统信息1.5万条、警务辅助人员信息系统信息273次;为54名民警申报职级晋升,18名民警办理首次套改,2名民警开展警务技术初级资格评审;为49名民警兑现警衔津贴,2名优秀辅警办理招录推荐审核,还为300名辅警办妥住房公积金与医保缴纳手续,切实保障民辅警权益。
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十九载初心不变
内勤工作的忙碌,让余会民常常觉得“亏欠”家庭。妻子是基层医务人员,两人都奔忙在工作岗位上,孩子只能托付老人。从警以来,他始终牢记三句话:“做警察,就要做让群众放心的好警察!”“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需求与组织需要比,再大的个人事也是小事!”
遇紧急任务,他总是第一个接手,哪怕放弃周末,也以饱满热情投入;同事因照顾家人、出差无法到岗,他主动顶岗;遇到安保、校园“高峰勤务”等工作,他不仅自己扛责,还努力把民辅警的心“拢”在一起,“拧”成团结争先的一股绳。
19年来,余会民的岗位、服务对象在变,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变,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操守不变。他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标尺,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
这份坚守也让他收获认可:领导与战友都称赞其恪尽职守;他先后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年度考核多次优秀,被商南县委组织部记个人三等功1次,2024年获评商洛市公安机关“老黄牛式民警”。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朝朝暮暮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只有点点滴滴的奉献。余会民在方寸办公桌间,用“绣花功夫”串联公安业务脉络,用十九载实干书写新时代内勤民警的忠诚与担当,真正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敬一行,成为大家心中的“暖心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