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今年以来,商南县采取精准清查核家底、推行智慧监管、完善规章制度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有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商南县印发《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薄弱村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过“账内+账外”“实地+系统”双结合方式,重点核查土地、林地、经营性资产等权属不清、账实不符问题,推动“三资”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积极运用纪检监察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手段,督促各村(社区)对口头合同、资源合同、小组合同、扶贫合同等4类合同进行重点清收,确保应收尽收,县级专班建立资产资源数量与合同清收数量对照台账,主要把握村均合同数、亩均合同数等关键指标,实行横向对比,衡量各镇(街道)工作进度、考量清理成效。坚持依法、民主、公开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严肃查处发现问题。坚持依靠群众开展清理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议定,全程接受群众监督,防止出现粗枝大叶走形式、走过场,借整改“漂白”合同等现象。截至目前,共清查集体经营性资产5.31亿元,清理集体经济合同7494份5.56亿元,兑现村集体和群众分红732.17万元、惠及农户6832户;打造县级“三资”管理标杆村5个、镇级“三资”管理标杆村13个,全县村集体经济增长13%左右。
商南县依托“陕农经”平台,对村集体“三资”信息实行集中录入、统一管理和实时更新,实现资金线上审批和支付,对资金异常流动、大额资金支出等情况进行实时预警,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清晰可查。截至目前,培训镇村业务干部7场次260余人次,录入集体经济合同、记账凭证、资产资源信息等18659份;119个村开通“银农直联”业务,支付624笔金额2618万元。
商南县制定出台《农村集体“三资”一账三册一平台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通过信访提级办理、监督提级组织、案件提级审理等措施,推动“三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实行县级提级审查,协调司法、审计、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细化判定标准,制定简单管用、操作性强的审核要点,重点对合同效力、期限、价款、履约情况等进行审查,严查阴阳合同、超期合同、虚假合同和口头合同,确保问题能发现。建立问题移交处置机制,对合法合规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整改;对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协商研判解决。对已经发现问题、但多次整改仍然整改不到位的,实行问题线索移交,涉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涉地违规违法问题向自然资源等部门移交,涉法涉诉问题向司法部门移交,确保问题有效处置。建立“双审双签双附”机制,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虚假合同、阴阳合同、低价合同等,预防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发生。截至目前,登记核查集体经营性资产773宗,收回土地1116亩、资产19.5万元,追缴合同欠款350.1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5.2%、农收增速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