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光伏板下菌菇飘香

2025-09-19 09:32:46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舒 娜

  9月17日,在商南县青山镇新庙村的“农光互补”产业基地,连片的光伏板下一座座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掀开棚膜,饱满的香菇簇拥在菌袋上,阵阵菌菇的香味扑面而来,一幅现代科技与生态农业交融的田园画卷铺展在眼前。在这里,“板上发电、板下种菇”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每座大棚长20米、宽4.5米、高2.9米,一共80座,目前培育香菇19万袋。”基地负责人赵磊如数家珍,“项目配套建设了遮阳网等设施,既不影响光伏发电效率,又为香菇生长‘量身定制’了适宜环境。”

  项目的惠民实效,更是让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以前总愁着出门务工顾不上家,留在家又没收入。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的基地干活,一天能挣8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年下来能多挣2000元呢!”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的村民王秀莲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格外真切。

  据了解,该项目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还直接带动85户238名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2000元,让“家门口就业”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庙村的成功实践是青山镇打造“菌菇小镇”、推进产业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青山镇立足资源禀赋,把菌菇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抓手”,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发展灵芝100亩、木耳50万袋、平菇30万袋、羊肚菌100亩、香菇80万袋,形成了多品种协同、产业链互补的菌菇产业集群,全镇菌菇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从光伏板下的香菇大棚,到遍布全镇的菌菇基地,青山镇用“光伏+菌菇”的创新模式,让土地资源一地两用、一产双收,既守住了生态底色,又鼓起了群众腰包。

  “‘农光互补’的模式既输送绿色电力,又产出优质食用菌,真正实现了一块土地双重收益。”青山镇党委书记殷书宁表示,这一模式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更让群众实打实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民生温度,让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 相关阅读
  •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中新网固原9月15日电 (记者 李佩珊)“在家门口采菌菇,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到钱,两不误了。”9月15日,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照明村菌菇园,村民马希霞一边采摘菌菇,一边笑着算起“幸福账”。在泾源,像她这样靠菌菇产业实现家...

    时间:09-15
  •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中新网固原9月15日电 (记者 李佩珊)“在家门口采菌菇,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到钱,两不误了。”9月15日,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照明村菌菇园,村民马希霞一边采摘菌菇,一边笑着算起“幸福账”。在泾源,像她这样靠菌菇产业实现家...

    时间:09-15
  • 商州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改妮)今年以来,商州区聚焦稳就业惠民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截至7月底,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10.5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87.5%),城镇新增就业2177人(完成预期目标的65.37%)。上半年,全区居...

    时间:09-15
  • 丹凤核桃主题公园实现助农增收

    由于品种优良、科管到位,今年,核桃主题公园的千亩核桃喜获丰收。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梦玉 刘春荣)“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房屋建得漂亮得很,日子也过得有盼头,我每年有土地流转金2000...

    时间:09-15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长治屯留:小米熬出“黄金油” 香飘万家促增收

    初秋时节,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河神庙乡的谷子地,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李红卫 摄  中新网长治9月14日电(高雨晴 杜佳敏)初秋时节,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河神庙乡,谷子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这里出产的小米,...

    时间:09-14
  • 丹凤多渠道促就业稳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樊利仁 杨 俊 刘 辉)9月9日,笔者从丹凤县政府办获悉,今年以来丹凤县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拓展就业渠道、强化技能培训、优化就业服务等举措,推动全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促进群众就业增长。   ...

    时间:09-12
  •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部乡村靠 “小蘑菇” 蹚出增收路

      中新网通辽9月10日电 题:内蒙古东部乡村靠“小蘑菇”蹚出增收路  中新网记者刘文华  仲秋的科尔沁大地,风里裹着淡淡的菌菇清香。在内蒙古东部乡村——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苏木,蒙语,意为乡)高图村,51岁村民马庆林...

    时间:09-10
  •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部乡村靠 “小蘑菇” 蹚出增收路

      中新网通辽9月10日电 题:内蒙古东部乡村靠“小蘑菇”蹚出增收路  中新网记者刘文华  仲秋的科尔沁大地,风里裹着淡淡的菌菇清香。在内蒙古东部乡村——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苏木,蒙语,意为乡)高图村,51岁村民马庆林...

    时间:09-10
  •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部乡村靠 “小蘑菇” 蹚出增收路

      中新网通辽9月10日电 题:内蒙古东部乡村靠“小蘑菇”蹚出增收路  中新网记者刘文华  仲秋的科尔沁大地,风里裹着淡淡的菌菇清香。在内蒙古东部乡村——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苏木,蒙语,意为乡)高图村,51岁村民马庆林...

    时间:09-10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翼城:农田进了“托管班” 促农增效又增收

      中新网临汾9月10日电(高雨晴 袁钰博 赵军亨)白露至,秋收忙。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王庄镇孝义村的玉米种植基地里,收割机穿梭其间,籽粒饱满的玉米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运输车上。今年,该村通过“整村全产业链托管”,实现...

    时间:09-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