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 行)今年以来,商南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思路,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价值实现基础,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县域经济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持续上升。
商南县抢抓全市被列入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契机,锚定“四大名城”建设目标,通过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路径,制定《商南县生态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成立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建立资源台账,依据资源的类型、规模和质量确定收储价格体系,统筹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碳汇等项目开发。依托生态价值转化金融e站,出台《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发放绿色贷款4.58亿元,精心谋划生态类项目63个,申报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18个,有力有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商南县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为载体,持续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动“茶菌果畜药渔菜”全产业链升级,不断强化良种培育、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产销对接,积极打造生态绿色农产品供应地,建成生态茶园29万亩、供港蔬菜3000亩,发展冷泉鱼490万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产品品牌认证和企业品牌申报,持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着力推动形成发展模式生态化、投入品使用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循环化、产品优质品牌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商南鲟鱼、猕猴桃等12种农特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商南茶获评2024年中国气候好产品,“秦岭泉茗”“秦岭冷泉鱼”“秦岭蔬菜”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土特产”溢价增值效果明显。
同时,商南县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气候环境等生态优势,整合旅游景区、山居民宿、酒店餐饮等产业业态,打造辐射全域、种类丰富、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完善更新A级景区设施,加快推进金丝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秦岭茶乡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开发一批精品康养旅游、红色研学、旅居度假线路和产品。紧紧围绕茶旅融合发展思路,建成富水茶海公园等3个万亩茶旅融合示范园,配套建设研学基地、康养宾馆、特色民宿等设施,推动茶产业与观光、体验、研学、展示渗透融合,打造“茶+观光旅游”“茶+研学旅游”“茶+度假旅游”等多种消费业态,茶产业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